2015年中國商業紀事:資本2.0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此刻的中國,恐怕沒有什么比“過剩”二字更為恰當了。
大量貨物積壓在倉庫中,此前備受青睞的體育運動品牌和紡織服裝企業正在瘋狂關閉線下門店,這是它們無法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而必然付出的代價。由于訂單驟減,沿海一帶的制造企業紛紛停產停工,一些工廠主干脆當起滴滴司機。缺乏技術優勢的鋼鐵企業正在為虧損憂心忡忡,高達6億噸的過剩產能成為產業升級的沉重包袱。庫存壓力同樣令中國房地產商如鯁在喉,超過7億平方米的待售商品房,大概需要8年的時間才能消化完畢。就連貨幣也過剩了,2014年中國M2余額122.8萬億人民幣,其中居民存款余額超過50萬億。
沉睡的資金需要被喚醒,為產能出清、經濟轉型提供動力,股市敲響第一聲集結號。
2015年上半年,從“京津冀一體化”、“國企改革”、“兼并重組”到“一帶一路”構想、組建亞投行,經濟轉型方向逐漸明朗。政策鼓動了資本市場的熱情,在概念炒作、游資拉動和兩融杠桿的撬動下,股票市場一路飆漲,上證綜指上漲60%,深證綜指上漲120%,中國A股規模一舉突破10萬億美元,成為2015年上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股票市場。
這真是夢幻般的日子。剛剛登陸創業板的暴風科技連續斬獲29個漲停板,一舉刷新A股記錄,諸如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令春夏之交的中國群情激昂,在美上市的科技股也開始謀劃私有化歸國上市,以至于殼資源遭遇爆炒,擊鼓傳花的游戲瘋狂上演,從一線城市的寫字樓到窮鄉僻壤的街頭巷尾,到處充斥著關于股票的消息和一夜暴富的傳說,就連95后大學生和廣場大媽也加入炒股大軍,假如有誰對此充耳不聞,一定會被認為“跟不上形勢”。
上證指數從3000點起航,在“瘋牛”與“慢牛”的討論中,在創業板的帶領下,在妖股橫飛與價值投資破滅中,越過4000點,越過5000點,市場上洋溢著樂觀的情緒,有券商證券分析師喊出“萬點不是夢”的口號。2015年6月中旬,伴隨著“長沙股民跳樓”假新聞的發酵,證監會開始不失時機地旨在“去杠桿”的規范兩融,與此同時,國泰君安300億巨量IPO、產業資本悄然減持、股指空頭牽引,多種因素交織,牛市在5178點戛然而止。
中國股市是政策市,更是資金市,政策轉變引發風格切換,從千股漲停到千股跌停,只在一夜之間,半個月內A股狂瀉1700點,證監會連發利好,信譽盡失,于事無補;國家隊斥資逾兩萬億救市,挽狂瀾于既倒,卻無法挽回投資者破損的信心。股災暴露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漏洞,制度重建與信心修復同樣重要。諷刺的是,在對沖基金巨頭Citadel被限制交易、證監會高層震蕩、中信證劵管理層大洗牌、澤熙投資掌門人徐翔落馬的同時,特力A等妖股叢生。
金錢無國界,資本永不眠,股市熄火,債市接力,股災之下,公司債成為“避風港”。
優質投資標的缺乏,導致過剩資本無從配置,上半年股票市場的巨幅波動,加劇了“資產配置荒”,有政府信用背書的大型國企和房地產上市公司成為債券市場的寵兒。2015年中國債券市場債券余額增至46.4萬億元,同比增長約30%,創6年來最高增速。中國成為繼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資金緊張的地產商成為發行公司債的生力軍。2015年上半年,28家地產公司債券融資549億人民幣,這組數字在第三季度增長到48家和9000億人民幣。
這一年,中國公司債成本低至5%以下,龍湖地產5年期20億元債券票面利率更是僅為3.93%。泛濫的資本為優質的公司提供了過冬的糧草,也為雄心勃勃的冒險家提供了擴張版圖的彈藥。經過半年的分分合合,“融綠大戰”收場,宋衛平引來央企中交集團做綠城大股東,九龍倉與融創中國紛紛告退,融創中國收購綠城中國的計劃在春末宣告破產,雙方友好分家不久,孫宏斌便將目光轉向了深圳,因現金流惡化債務違約等問題導致股價大跌的佳兆業成為絕佳的收購標的,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回暖,實際控制人郭成英反悔,佳兆業再次發行高息票據進行債務重組獲得生機,導致孫宏斌收購計劃又一次功敗垂成。融創中國舉債收購致使負債率大幅提升,凈負債率從2014年的44.6%大幅上漲至2015年6月的70.7%。
資本具有兩面性,經濟上行時,以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的形式為創業的助推器,經濟下行時,則扮演交易撮合者乃至主導者的角色,通過兼并收購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2015年,在產業資本的推動下,中國興起大規模產業整合浪潮,效率低下的國有經濟部門首當其中。
繼南車、北車重組為中國中車之后,中冶集團與五礦集團,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南光集團與珠海振戎……大批央企合并重組,新的產業巨頭呼之欲出。通過產業整合消除資源浪費、發揮協同效應、提升經營效率,夯實國企在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增強面向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可以預見,隨著國企改革方案的出爐,未來將有更多國有企業走上兼并重組的道路。
風頭正盛的互聯網領域,經過資本助推的野蠻生長之后,“燒錢圈地”的商業游戲逐漸無以為繼,抱團合作逐漸成為共識。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網,滴滴與快的,58同城與趕集網,攜程與藝龍,世紀佳緣與百合網——曾經水火不容的競爭對手在資本的撮合下由競爭走向聯姻。
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高度結合,催生了O2O的廣闊空間,2015年“互聯網+”成為年度主題,而電商、出行、旅游、餐飲、電影票務則是O2O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美團與大眾點評網、滴滴與快的合并的背后,既是風險資本意志使然,也有阿里巴巴、騰訊等產業巨頭的戰略布局。繼2014年騰訊2.14億美元參股京東后,阿里巴巴斥資283億人民幣購入蘇寧云商19.99%,成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希望借助蘇寧的線下門店和倉儲物流探索O2O新模式,同時遏制京東這一強勁的競爭對手,2015“雙十一”,蘇寧與京東的營銷戰不亞于當年的國美與蘇寧,而緊追京東也將成為蘇寧未來的戰略重心。由此,BAT三強鼎力逐漸成為阿里與騰訊的兩雄爭霸,二者分別擁有支付寶和微信兩個超級流量入口,占據了O2O戰略制高點,又通過參股的掌握了蘇寧和京東兩大電商企業的物流資源,在空間上,開墾出戰略縱深,而百度則相形見絀,李彥宏下決心在未來3年內投入200億人民幣支持百度糯米。
資本爭先恐后地尋找和配置優質資產,產業資本投向了媒體領域,而金融資本則投向了房地產公司。前者以阿里巴巴為代表,后者的典型,則是神秘莫測的安邦保險集團。
2015年,阿里巴巴戰略入股博雅天下,1.5億美元參股36kr,12億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24億人民幣成為光線傳媒第二大股東,20.6億港元收購《南華早報》,45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參與創辦新媒體項目無界傳媒和封面傳媒,擁有25個媒體的龐大帝國悄然成形。
2015年,安邦保險集團繼續在二級市場搶籌,先后拿下金融街25%股權、金地集團19.96%股權,成為兩家房地產公司第二大股東。在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取代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之際,安邦保險對萬科A持股量升至7%,成為這家全球頭號住宅開發公司的第三大股東。
阿里巴巴大規模投資媒體凸顯了產業資本對話語權與影響力的重視。媒體是揚聲器更是吹鼓手,掌握了媒體,就掌握了輿論,在中國體制內,如此大手筆投資媒體,除馬云外,再無第二人。安邦保險入股房地產上市公司凸顯了金融資本對績優股的青睞,而姚振華旗下前海人壽舉牌萬科A在更大的范圍內引起了價值投資的反思,導致年末A股投資風格大變。
2015年12月末,安邦保險發行150億人民幣公司債,為進一步投資補充糧草。由伯克希爾?哈撒韋為代表的“投資驅動負債”模式成為中國境內險資急速擴張的利器,而號稱最接近沃倫?巴菲特的中國人郭廣昌則在這個冬天黯然失色。利用保險所獲取的長期低成本資金,郭廣昌和他的團隊在全球范圍配置資產,構建了一個囊括鋼鐵、醫藥、地產、零售、酒店、娛樂的多元化集團,建立了廣泛的聲譽。2015年末,“郭廣昌失聯”的消息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瘋狂傳播,在坊間引發形式多樣的猜測聯想以及富豪階層對自身安全的擔心。
作為身價74億美元的富豪,郭廣昌控制著高達1500億人民幣的資產,并由此影響著無數人的生活,他在2015年冬天的短暫失聯,勾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資本的背后是什么。
2015年年末,A股再度站上3600點。“雙十一”天貓成交額912.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7%。不及A股兩小時交易量。央行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下降至1.75%,支付寶7日年化收益降至2.7%,高收益的E租寶、泛亞騙局敗露,牽連者以數十萬計。
資本2.0開始了。資本已經并將更加深刻地影響中國經濟進程以及我們每個人的命運。(財富中文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