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三大現實和兩大誤區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關于“中國制造”的話題自然經久不息,究其觀點,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為悲觀派,“哀其不幸嘆其不爭”,與發達國家比較相形見絀,生出諸多感慨;
????二為樂觀派,于落后中也看到本國制造業的種種長處,長他人志氣不滅自己威風。
????兩派各執一詞,試圖駁倒對方,因而總是針鋒相對,莫衷一是。其實,“中國制造”面臨多重現實,兩種觀點各有依據,但是出于辯論需要,言辭犀利尖銳,卻未嘗沒有以點帶面的嫌疑。
????現實的復雜性是由多種層面構成的。在我看來,如今“中國制造”面臨以下三大現實。
????現實一,高端制造業得到國家政策傾斜,依托工業基礎,后勁十足,成長迅速。
????高端制造業屬于戰略性產業,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居于制造業金字塔的頂端,離不開國家的政策傾斜和產業扶持。中國采取的是內外結合的發展路線,依托原有的重工業基礎和成本優勢,吸收西方國家先進經驗,以打造高性價比產品為突破點,電信、汽車、機械制造、航天航空等產業發展勢頭迅速,在國際市場展現競爭力。此類行業多由國有企業把持。
????現實二,中端制造業立足自身優勢,避開短板,通過高效資源整合,從競爭中突圍。
????制造業是一個系統,所需原材料眾多,產業鏈綿長。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制造業起步晚,底子薄,短短三十多年,市場經濟起起伏伏,企業生生死死,留下來的只是少數派,它們得以幸存,是認識到自身的優劣勢,充分利用市場進行資源配置,整合優質資源彌補自身不足。
????最典型的代表是小米公司,剝去互聯網思維的光環,“小米模式”的實質就是基于專業分工、吸收優質資源、構筑自身的產業鏈閉環。其實,中國制造行業與此類似者不在少數。
????隱居浙江富陽的華鷹集團是全球賽艇行業的“隱形冠軍”,這家30年前創建于農村禮堂的民營企業,如今在全球賽艇市場的占有率已達10%。其核心競爭力在于,以本土廉價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基礎,以打造高性價比產品為切口,以國際化的設計團隊為驅動力,借助技術研發解決賽艇的平衡、韌性、發力點和船艙進水等系列問題,向產業鏈附加值高的領域侵襲。其賽艇產品在北京奧運會后三次大幅提價,訂單仍供不應求。沿襲這一思路,2008年開辟游艇業務,通過“美國人策劃、歐洲人設計、中國人制造,全球銷售”,將游艇業務迅速壯大。
????現實三,低端制造業缺乏技術、品牌和市場地位,在競爭中隨波逐流,艱難求生。
????低端制造業進入門檻低,沖入了大量市場參與者,攤薄行業利潤,無法支撐技術研發所需要的資金需求,只好基于市場需求生產,而非立足核心競爭力,市場繁榮的時候,為了爭奪份額展開價格戰,市場需求萎縮的時候便出現產能過剩、停產歇業、破產倒閉等問題。
????在缺乏品牌、技術和市場領導力的情況下,此類企業通常大量依賴代工業務生存,處于價值鏈最低端的環節,無論投資收益、利潤回報,還是抗風險能力均十分堪憂。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一篇文章中寫道:“Ralph Lauren每賣一件衣服,它的品牌都在升值,中國企業每生產一件產品,它的設備都在折舊。”說的就是代工企業生存之難的根本原因。
????新勞動法實施之后,人力成本上升;短期內大量貨幣增發,促進房地產熱潮,變相抬高企業的租金成本;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日益降低,跨國公司紛紛關閉中國內地的工廠,將代工業務轉移到東南亞等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在短期內對低端制造業造成了巨大沖擊。
????制造業的陣痛,引發普遍性的反思,在我看來,以下兩點為“中國制造”最應規避的誤區。
????誤區一:生產思維和規模思維主導,自己一門心思做產品,做完了再向客戶推銷。
????這種生產導向的模式背后,沒有脫離本位主義思想,即“我有什么產品向客戶賣什么產品”,在需求旺盛的時代行得通,在競爭激化、消費者需求急速變遷的如今卻是大忌,以波司登、李寧為代表的國產服裝品牌遭遇產能過剩、高庫存“危機”,其實就是這一模式失靈的寫照。
????誤區二:盲目轉型,在一廂情愿的情況下,為了轉型而進行大量的分散化嘗試。
????生存艱難的現實壓力下,大量企業收縮主業,或者干脆放棄制造業務,轉入房地產、投資等領域。比如,寧波制造業中的佼佼者奧克斯、雅戈爾等龍頭企業在主業之外均開辟了房地產業務,雅戈爾的地產業務甚至收入遠超服裝主業,這被戲稱為“雅戈爾現象”。
????作為一種戰略選擇,開辟利潤更高的房地產業務,這種轉型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雅戈爾畢竟只是少數,其地產業務的成功,有賴于地方政府的支持,而這恰恰是其制造主業打下的基礎。那些放棄主業,盲目轉型到短期利好領域的制造企業,只不過在泡沫化過程中充當了炮灰。
????企業升級轉型的本質,是思維的轉型和模式的升級,而不僅僅是業務的轉型,技術的升級。其最終目的是從產業鏈附加值低的區間上升到高附加值的區間,以獲取更高的利潤。
????最后,借用寧高寧的一句話,送給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競爭需要它在商業模式上站到更加主動和原創的位置上,在哪里制造不重要,誰組織和創造了這個過程才重要。”(財富中文網)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