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迭代:中國社會的多重機遇
????互聯網正在重構社會,包括其中的工業部分;這是從互聯網視角獲得的看法。換成工業視角,可以說,工業正在融合信息技術的基因,高速進化。歷史性的時期受到了廣泛重視,發達經濟體都在試圖為它賦予名稱。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的說法。美國稱之為“再工業化”,日本稱之為“工業智能化”,德國則稱之為“工業4.0”。
????考量這些說法,可以發現“列強”心態有微妙的差異。美國的“再工業化”,體現了對制造業外流的惋惜之情。由于人力成本高昂,美國制造業大量采用離岸外包的方式來構建產業鏈,一方面讓本國企業占據品牌運營、產品設計等高價值環節,一方面也損失了就業機會和稅收。今天他們提出“再工業化”,是希望藉由工業技術和模式的進步,實現高端制造業的回流。日本的“工業智能化”,表達了對普及無人工廠的向往,和它重視制造機器人的策略一脈相承,反映出應對嚴重老齡化社會的思路。德國的“工業4.0”,頗具情節深度,牢牢把握自身的制造業優勢傳統,并試圖界定自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的四個發展階段。所謂“1.0”,指機械生產大范圍代替手工生產,開始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2.0”,指生產線的形成和電力的普遍采用,始于二十世紀初;“3.0”,表示生產逐步自動化,發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4.0”,則是分布式和開放的生產,屬于現在進行時。“工業2.0”至“工業4.0”中隱藏著一個從能源到信息的“服務化”脈絡,即電力服務化——信息技術進入生產流程——信息技術服務化。
????有人將工業革命的概念加以延展,用在今天,命名為第某次革命,勉強可算言之成理,但不夠精確。革命是顛覆性的,劇烈的,與歷史長河相比是短暫的;工業演進到本世紀,雖然特性有諸多顯著變化,總體而言仍是有繼承性的、長期持續轉變的。以一個詞來概括,與其用“新工業革命”,不如用“工業迭代”。“工業迭代” 可以同時表達革命性、繼承性和持續性,并且具有恰當的信息技術色彩。
????“工業迭代”在中國的內涵更為豐富。我們制造業的電氣化已經完成,生產自動化仍在進行,今天要跟上智能生產的腳步,如同工業歷史三個層面(電氣化、自動化、智能化)同時疊合,跨越式發展,“迭代”的節奏由此獲得復沓風格。
????迭代到“4.0”階段,要點是產業鏈分工的重組。在工業領域,成熟模式受到質疑,重估一切原則的時刻已經到來。中外企業表現出的富有活力的探索意愿,從兩家企業新近的改革可見一斑。進行中的海爾改革的要點是什么呢?是裁員一萬人,還是部分向用戶開放決策權,還是鼓勵員工參與創業,還是讓團隊顆粒化?張瑞敏用一個詞來概括——“生態系統”,他希望種下很多很多顆樹,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森林。在這樣的表述中,過去堅固的企業圍墻蕩然無存,組織邊界隨之模糊了。電動汽車特斯拉的決策者宣布開放全部技術專利,因為他們意識到競爭的主戰場并不在電動汽車生產商之間,而在電動汽車企業群落與內燃機汽車企業群落之間。開放專利,意味著對知識產權原則的反思。
????“4.0”對工業組織的結構性改變,作為一組信息,已經蔓延至工業領域之外。在多重復沓節奏的“工業迭代”樂曲中,我們聽出了中國社會的多重機遇。
????實現有機團結
????和工業自動化發展水平一樣,中國的微觀人際形態也是多時代屬性并存的。我們觀察周圍,至少能發現三種典型。一是宗法社會,二是單位制,三是工業化社會形態。宗法社會的生命力仍未喪失,農村祠堂的復興體現了這種生命力。即使在城市,我們也能舉出一個宗法社會的標志性現象——“份子錢”,源于同宗大家庭內部的經濟互助,和朋友間“通財之誼”對大家庭的模擬。單位制則建成了大量全功能小社會。今天“單位”一詞也未過時,人們常常談論“單位福利”如何。“單位福利”切中肯綮,正好表達出福利功能分布的混合態。工業化社會形態則屬于現代性的后果,表現出人的個體化(與宗法社會的疏離),組織分工的細化(走出單位制的全功能模式),以及相應的對契約、法治的需求。
????有機團結是社會學家涂爾干提出的概念。他說,社會分工的細化讓人們自愿密切合作,彼此依存,因此有機團結起來。在社會分工這個主要原因之外,有機團結還有次要原因,包括城市化讓人們的生活空間重疊、核心家庭成為普遍的社會細胞等。有機團結概念提出已經一百多年了;今天,上面談到的三個因素都正在發生快速變化。城市化和核心家庭的問題十分復雜,一言難盡,它們此刻的趨勢是否促進有機團結也有爭議,但社會分工的細化始終是有機團結的基礎。
????工業迭代把社會分工推向了新的水平。仍以海爾為例。如果改革成功,海爾邀請用戶加入到決策圈,把產品的設計和消費之環閉合起來,并開放供應鏈,對集團內和集團外的供應商不加身份性的區分(意思是,在任何零部件和運輸等服務的供應商選擇上,僅僅依據質量和成本水平,而不向集團內的“自己人”傾斜),生態系統就此建成,“森林”容納多樣化的參與者,他們之間的聯系也實現了“有機化”。
????宗法社會和單位制的遺留一時難以消退,事實上仍有積極功能,也無須通過激烈干預來剔除。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業迭代促進社會分工的細致化,就成為中國漫長的現代化進程的關鍵一步。
????其他的因素又和工業迭代一道,形成現代化和社會團結有機化的合力——文化發展提供心理聯結;交通發展提供地理聯結;媒體發展提供信息聯結;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流通聯結。工業迭代之所以最為關鍵,是因為有機團結依賴于分工的合理化和工種間的緊密配合,而工業迭代孕育著適應新的組織發展趨勢的合作方法。
????公平分配風險
????工業迭代提出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目標,通過建設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來實現,其主要手段是把信息通訊技術和制造業體系充分融合。這一轉變,不僅關乎效率,而且促進公平。
????過去數十年間,全球化,即資本的全球流動,生成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它們富可敵國——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僅舉一例,埃克森美孚公司2013年收入5023億美元,如果它是一個國家,GDP排名將列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的第24位,比瑞典、挪威、伊朗略少,比波蘭、阿根廷、比利時還多。
????企業的競爭力,迄今為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口袋深度”。韓國的企業收入分布非常集中,三星、現代汽車、SK、LG四大集團不僅份額大(僅前兩家就占韓國GDP的三分之一),而且增幅快,這意味者差距仍在不斷擴大。壟斷是如何形成的呢,無非是古老的“馬太效應”,優勢企業只要發現任何市場機會,就投巨資在局部不惜虧損地競爭,擠走或購買無力支撐的中小企業。一句話,錢阻止了自然競爭。
????而在信息物理系統的支持下,競爭失敗的風險有希望實現相對公平地分配,不僅分配給中小企業,也分配給未能及時轉變生產組織方式的巨型企業。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安筱鵬副司長提出過一個有啟發性的概念——“信息密集型企業”。或許信息密集型企業是與資本密集型企業爭奪競爭主導權的有力對手。
????地球環境的風險也在減少,工業迭代將在發展中逐步體現出生態價值。沒有信息物理系統,沒有制造業供應鏈的開放,管理碳足跡就沒有市場機制,交易碳排放權也將(像現在一樣)流于形式。一旦工業迭代進展到制造業普遍服務化的水平,碳排放指標就能順利加入到調節機制中,并通過企業向個人購買碳排放權的形式,把個人控制碳足跡的熱情點燃。我國產業政策中“置換嚴重過剩產能”的目標,同樣與控制環境風險高度相關。
????改善新工人地位
????中國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農民工。總量已近3億的農民工,是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農民工被恰當地稱為“新工人”,為中國社會帶來了生產力、活力。另一方面,如果新工人融入城市的問題、新工人二代的教育問題和就業問題應對不當,巨大的社會風險就在其中。工業迭代為改善新工人地位,帶來了好消息。
????工信部推動“工業云”建設;工業云很可能進入制訂中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工業云可謂工業迭代的一個階段性發展方向;它的實效化,將成為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工業云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提供給工業企業的云服務,一是工業本身作為云服務,實現工業的服務化。
????工業云的發展和新工人有何關系?沿著工業云的發展路徑,產業格局重構之后,制造業的地域分布將發生變化。借用“世界是平的”這一說法,工業云將讓制造業的世界變得更平——中小城市和城鎮成為關鍵場所,城市、城鎮出現去中心化的圖景,新工人的就業隨之去中心化。如此,新工人生活場景中的主要矛盾,超大城市不得不進行自我規模限制和新工人及其后代要求平等成為市民的矛盾,就在大量中小城市和城鎮的工業能力提升中順利化解。
????不利的因素,可能來自工業迭代促進智能制造,使生產線上的工作機會變少。新工人的失業問題不可回避,但教育的發展有望緩解這一問題。新工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工業迭代的人力需求合拍。雖然生產線工作機會必然減少,制造業中司職溝通、服務的崗位卻會增加,這些崗位對有學歷的新工人敞開。
????討論工業迭代對中國社會的多重機遇,并希望抓住機遇實現最優發展路徑時,特別需要注意多種因素的協同效應。據說作曲家勃拉姆斯曾經受到四位業余演奏者的拜訪,他們強烈要求在作曲家面前演奏一首他寫的弦樂四重奏。勃拉姆斯耐著性子聽完,對四位粉絲說,“真的,你們分別演奏得很好”。(財富中文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