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道德觀
????阿里巴巴不認為自己是互聯網公司或電子商務公司,而是一家為小企業解決問題的服務型公司
????作者:周展宏
????阿里巴巴(1688.HK)2007 年上市時,引發了香港認購狂潮,凍結資金高達 4,500 億港元,創下當時港交所凍結資金的最高紀錄。上市當天,上漲 192%,創當年香港新股首日漲幅之最,一舉成為市值僅次于谷歌的互聯網公司。但是,隨著金融危機來臨,阿里巴巴也一度面臨股價比最高時縮水 90% 以上的尷尬。隨著中國經濟和全球資本市場的回暖,阿里巴巴的股價已經比最低點上漲了近 5 倍。
????阿里巴巴受資本市場的青睞,并不是沒有道理。它創造了全球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在互聯網這個贏家通吃的世界里,你很難估計它可以企及的規模。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曾被本刊評為 2005 年年度商人)極具傳奇色彩,他提出的“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對上市公司而言顯得離經叛道。可以想想,有多少著名的公司在其核心價值觀上寫“股東利益至上”呢?
????今年,在《財富》(中文版)與 Hay(合益)集團合作進行的“中國最受贊賞的公司”調研中,阿里巴巴首次上榜就獲得了第二名的佳績。最近,就阿里巴巴為什么受到同行贊賞、“阿里之道”、阿里巴巴的創新及未來的發展戰略,本刊采訪了這家中國互聯網行業先鋒公司的 CEO 衛哲。
????《財富》(中文版)問:首次上榜,就進入前兩名,請問,在快速變化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訣是什么?阿里巴巴為什么會得到同行的贊賞?
????衛哲答:我覺得這是“大”和“偉大”之間的區別。很多公司很大,但并不偉大。偉大的一個前提就是(公司規模)足夠大。我相信,你們的(最受贊賞的)25 強也好,10 強也好,不會有一家太小的公司,比如說營業額不夠一個億,因為它的影響力不夠。阿里巴巴并不追求大,而是追求偉大。那么,這個“偉大”到底體現在哪兒呢?中國的《財富》世界 500 強企業很多,都很大,但同時受贊賞的不多。那也就是說,它們可能不夠偉大。偉大來自哪里?我們認為來自三方面的認可,這是阿里巴巴一貫堅持的: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如果說同行認可我們,可能就來自阿里巴巴堅持的這三條。很多大公司,比如《財富》500 強里的國有控股大公司,我們不得不成為他們的客戶,但它們就是大,而不偉大,因為它們的客戶不那么滿意,員工并不開心。作為這種壟斷公司的股東,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阿里巴巴一直堅持這三條,并且次序不變,這是阿里巴巴跟別的公司的最大區別。
????問:阿里巴巴員工數增長非常快,請問在公司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如何保證公司管理、文化和創新精神不喪失呢?
????答:我們目前上市公司一共有員工 1 萬人,阿里巴巴集團有將近 1.5 萬人,包括淘寶、支付寶等。在企業管理上,阿里巴巴明確提出要“以德治司”,這是我們的價值觀。談到道德,先有道,才有德。阿里巴巴的管理就是遵循先有“阿里之道”,再談“阿里之德”。道,就是指我們的實力,就是讓那些中小企業做生意不再難。這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阿里之道”,是我們團隊一直相信并堅持的。只有在這個“道”上,才能談“德”和價值觀。我不知道在一家做網絡游戲的公司我怎么談“德”,因為它的“道”先有問題,就不能談“德”。比如,它的“德”不能是讓天下的人玩網絡游戲的時間越長越好,以毒害青少年為使命吧?
????我們的價值觀是客戶第一,但首先要符合這個道。我們又根據網絡這個經營環境提出了“誠信”。所以,阿里巴巴的理念就是“以德為先”,而以德為先的前提又是“以道為先”。那么,具體怎么做到呢?我們有句話,叫“實的,虛做;虛的,實做”。什么意思呢?剛才提到的“道”和“德”是虛的,而我們要把它做實。比如,有考核,任何一個新員工入職,都是馬云和我輪流講。對人,我們卡住幾個關鍵的點:一是新員工;二是從員工變成干部;三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即新員工、新干部、新合伙人。我們阿里巴巴合伙人這個團隊,無論合作、管理、培訓的標準,要求都不一樣。價值觀是自上而下的,不能自下而上。如果說馬云到今天還管什么事,這就是他管的最大的事。明確“阿里之道”,堅持“阿里之德”,所有新員工、新干部、新合伙人,馬云和我都卡住這三個點。
????接下來就是管理。阿里巴巴很重視“班長”和“排長”,以前叫“十夫長”(管理十個人的隊長)和“百夫長”(管理一百個人的隊長)。我們認為十夫長是很重要的,再大的組織也是由小團隊組成的。當然,每位員工的個人素質也很重要。我們現在花在招聘上的精力比培訓要大,我們認為如果招錯了,再多的培訓也沒用,這是我們招聘時的立場,所以說招聘比之后的培訓要重要。新員工進來以后,我們就抓新員工、新干部、新的合伙人這三個點。
????再說創新。我們認為,創新思路在業外,創新執行在體外。就是說,創新的思路在行業以外,阿里巴巴很多創新的思路來自于其他行業,而不是電子商務。我們經常會組織考察,比如去星巴克,去沃爾瑪,去蒙牛,這些企業跟我們的業務完全沒關系。但我們有的創新思路就是在參觀蒙牛的時候在蒙古包內形成的。這就是所謂創新的思路在業外。而創新的執行,阿里巴巴非常強調在體外。我們有小的創新型公司,這都在體外,體內創新不會成功。因為創新就意味對原有模式的顛覆。我們經常說,我們寧愿被自己的創新型公司打死,也不能被別人打死。我們的創新目標就是打敗我們內部的對手,打敗原有的體制。任何創新,都是要挑戰今天的模式,因此一定是在體外才有這種機制。
????問:有沒有具體創新的例子?
????答:有啊。比如阿里媽媽就是獨自做,在體外。等到做到一定規模了,我們達到預期的戰略方向、目標了,它就和淘寶合并。但是,如果在淘寶內部,是產生不了阿里媽媽的。還有我們的支付寶,也都是這樣子按照這個模式發展起來的。即使是淘寶,也是這個模式,在阿里巴巴內部是“長”不出淘寶來的。
????問:2005 年,《財富》(中文版)曾經把馬云先生選為我們的年度商人。那一年,你們的收入只有 7.4 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誠信通會員費,另一個就是對供應商會員費,能否介紹你們目前的收入結構情況?你也曾提出要推出新產品,請問具體會有哪些創新性的產品推出?
????答:應該這么看,阿里巴巴不希望有太多的產品。我們并不提倡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因為我們的“雞蛋”也不多。我們就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后緊緊抓住這個“籃子”就可以了。我們說“看不到有千億的機會百億的市場,兩三年內十億的規模”,就寧可不做。但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是為了增長而開發產品,我們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做生意面臨的問題才去創新開發產品。我們今天有幾個很關鍵的產品,并不對營收形成直接影響,比如阿里貸款。我們創造了一個網絡聯保平臺,銀行通過我們貸 30 億下去,我們不收一分錢。當然,如果我們收百分之一,非常容易,因為據說現在小企業借高利貸都比基準利率高兩三倍。但是,30 億的百分之一,3,000 萬的收入我們沒興趣,我們看到的是 100 萬家中小企業,每家貸款 100 萬,即 1 萬億,這時我們收百分之一,就是 100 億,我們就有興趣了。但中小企業貸款的市場機會可能是幾千億,因為有 4,000 多萬中小企業,我們只是希望做其中的 100 萬家而已。因此,這個例子是說,我們新的產品并不直接馬上影響收入,對阿里巴巴的收入也不能用傳統的線性來判斷,可能隔幾年才達到一個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