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國路徑
????這些對環境保護以及新能源的開發種種舉措不僅為讓GE在環保方面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突出,更為其帶來了經濟效益。自2010年至今,GE公司全球“綠色創想”研發投入達到50億美元;2012年“綠色創想”認證產品累計為GE公司創收達250億美元。
????《財富》世界500強中的IT、互聯網公司也為企業社會責任提供了從技術上創新的可能,讓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式更加獨特。例如以電子元件為主要生產要素的IT公司,需要考慮科技時代所帶來的大量電子廢棄物的問題。
????在這方面,英特爾公司始終堅持低鹵素產品和技術的應用。大多數英特爾產品(包括主板、微處理器和其他元件)在沒有組裝成最終產品前,并不屬于歐盟廢棄電器和電子設備指令(WEEE)范圍內的產品,但仍然提供了回收方案,并主動與代工工廠、零售商、客戶和其他人員合作,一起確定舊電子產品處理的共享方案。
????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英特爾公司在2013年10月曾經推出“伽利略”計劃,發布向全世界的“創客”們和大學提供基于英特爾芯片的開放設計的開發板,將在18個月內向全球1,000 多所學校免費捐贈開發板,激發學生對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方面的興趣。首批來自六大洲的17 所大學已經加入該計劃,并將基于全新英特爾伽利略開發板進行課程開發,中國的清華大學與浙江大學位列其中。在未來的一年里,英特爾將陸續向中國逾百所學校捐贈伽利略開發板。
????而在人道主義救援方面,《財富》世界500強中的互聯網公司也發揮了獨特的優勢。例如在四川雅安地震中,谷歌推出了Google Person Finder,針對地震尋找親友信息的頁面。通過此網絡應用,可以讓任何人添加或搜索受災難影響的親人或朋友的信息,幫助尋找失蹤人員。該應用通過基于PFIF開源標準的Person Finder API保持更新,只要任何用戶或機構在網絡上以通用格式PFIF提交信息,該頁面都會接受并進行全面搜索。
????Google Person Finder是Google.org中Google危機響應(Google Crisis Response)下面的一個項目。Google危機響應通過技術為抗震救災提供平臺,構建多種工具以便向有需要的人們提供重要信息,包括Google Person Finder、互動性的Google Crisis Maps(如2011年泰國洪水和2012年超級風暴桑迪發生后創建的地圖,可以顯示疏散路徑和斷電區等重要地理信息)、Google Public Alerts(可在災害來臨前提供警告并提供應對危機的措施)等。
????劉衛華也指出,富含科技含量的《財富》世界500強在產品設計等方面會考慮社會弱勢群體的便捷性。例如英特爾公司曾經為盲人設計閱讀機,汽車公司設計殘疾人士可以開的汽車等。
????“這些產品在《財富》世界500強中如果不是批量生產,其經濟效益較弱,可能更多的企業還是希望批量生產以后再去做特殊人的服務。但這件事本身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劉衛華稱。
????而GE通過其技術優勢有效的將批量生產與企業社會責任有效結合起來。李國威介紹說,以醫療領域為例,目前中國醫療改革和推進醫療服務有三大挑戰:一是成本過高,二是覆蓋不夠,三是服務的質量,不能根據每個人的需求提供服務。為此GE提出了“健康創想”的計劃。通過大力投入和建設本土創新能力,開發可負擔得起的、高質量的產品和技術,滿足中國基層醫療需求;與當地政府、醫療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加強和完善中國的基層醫療體系。
????GE醫療集團大中華區企業傳播總監鐘路音表示,目前GE醫療的中國研發團隊專門針對中國基層醫療的需求,已經開發出了20多種產品,包括CT、X光機、超聲儀器、心電圖設備、監測設備和呼吸機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旗艦產品為Brivo CT系列產品,具有成像質量高、操作可靠性高、營運及維護成本較低等特點。并且GE為部分合格的中小醫院提供靈活的融資方案,特別是對于那些在偏遠鄉鎮的中小醫院,以幫助他們獲得安裝CT掃描儀的初始資金。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購買該系列產品的鄉鎮醫療機構中,89%為首次CT掃描儀購買者。
????GE醫療在發展產品和技術“硬件”的同時也非常重視與提高醫療服務的“軟件”相結合。鐘路音指出,協作對于加強中國基層醫療體系至關重要。GE在醫療領域的協作集中在三個方面:針對基層醫師進行技能培訓,其中2013年已經培訓了1,800多名基層醫師,預計3年合作培訓總人數將超過5,000人;試點適合基層的醫療服務提供模式,例如遠程醫療;與醫療機構合作,深入基層社區,加強疾病早預防早發現。
????在企業社會責任的環節中,政府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政府要鼓勵和支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給予政策、甚或是稅收等方面的傾斜;對于逃避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要給予處罰,例如環境污染,要加大企業違法成本的付出。政府依法給予企業應該得到的權利;企業既有權利必然要承擔相應的義務,這樣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成為合格企業公民,這才是“企業公民理念”形成的重要意義。
????這在2001年的法規中已有所體現,從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發布的新《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六章中也可以得到驗證。公司企業要考慮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權益,并且關注員工福利、企業所在地社區的環境保護和公共利益,而且應關心其社會責任。
????隨后,政府部門逐年發布指導意見和規定,不斷采取某些新的方式鼓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這些指導意見在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國內每年發表可持續發展報告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的總數從2006年的32份增長到2012年的1,006份。
????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態度和辦事效率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成效,甚至可能出現企業出現重大社會問題時需要政府買單。劉衛華認為,政府正在逐漸轉變作風,在堅持慎重和嚴格把控的同時,減少審批和程序流程,給予企業更多助力,協助企業更好的實現社會責任。
????在以往的企業社會責任調研數據中,曾經有37%的受訪企業表示,缺乏相關知識仍是企業社會責任實施中的困難。例如,如何做好公益。對于這類公司,劉衛華建議,企業可以設立企業公民或稱社會責任部門和職位,就做公益來講,可以尋找更多的社會組織合作,這樣更為專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效果更佳。
????具體操作為通過專業人士更準確的把握公益信息,把資金交給適合的社會組織,企業和員工可以共同監督和參與。而公益組織也達到了可持續發展。多方合作后才能達到共贏的最終目的。(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