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喬布斯回來吧
????好幾位著名創業者都曾收回對自己企業的控制權,比如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多次收回)等。不過,還從來沒有哪家大公司的創始人在套現退出、缺席10多年后,又被召回來拯救自己一手創造的公司。相反,創始人往往只淪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幾座建筑物和幾種獎項。如果現任的領導層由衷地承認自己領導不力,必須把創始人召回來,這樣的事情本身令人驚詫。就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個案而言,他回歸公司后,創作了“他平生最偉大的作品”,締造了一家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當今時代,董事會和投資人經常迫不及待地拋開創始人,轉而青睞專業的管理人士。公司引入專業的管理人才固然可能獲得諸多好處,卻可能失去只有創始人才能賦予它的魅力、氣魄和創業活力。 ——Verne Harnish
????歷史往往給偉大的決策蒙上一層薄薄的面紗。就拿蘋果董事會1996年決定讓史蒂夫·喬布斯回到他20年前參與創建的公司來說吧,從喬布斯回歸蘋果到他于2011年去世的15年間,蘋果(Apple)成了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所以,不管是誰做出的這個決策,這都是一道神來之筆,是商業史上的一招絕妙好棋。不過,喬布斯的回歸和當時的情況說明,某些(也許是所有)偉大的決策背后,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要素的完美結合。
????蘋果在存活到第20個年頭的時候,當時的情況之糟糕怎么描述都不嫌夸張——這與它早年輝煌的成功相比尤其令人痛心。蘋果是個人電腦領域的先行者,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它就憑借麥金塔(Macintosh,簡稱Mac)電腦的強勁勢頭書寫了電腦行業的成功故事。麥金塔是最早使用直觀的圖標和電腦鼠標的個人電腦,圖標和鼠標成了電腦行業的標準設計。在部門負責人史蒂夫·喬布斯的指導下,使用簡便的麥金塔被有力地推向了市場。蘋果在1984年的超級碗(Super Bowl)決賽上首次打出了著名的“1984”廣告(廣告描繪新生的蘋果公司奮力搏殺電腦業的主導力量——獨霸天下的IBM),這幅廣告成了廣告行業運籌品牌和圖像的驕傲范例。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是史蒂夫·喬布斯親自請來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到1985年,斯卡利卻讓喬布斯在自己的公司成了不受歡迎的人;此時蘋果的利潤非常之高,它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成了美國創業精神的象征。
????可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蘋果卻栽了大跟頭。它擴張進入從打印機到不尷不尬的牛頓(Newton)掌上電腦等多個產品領域。它的供應鏈臃腫不堪,工廠和倉庫四散分布。“臃腫不堪”也可以用來形容公司的管理層級:蘋果成了派系林立、職能紊亂的大雜燴。“蘋果的掌門人想安逸地維持一種已然與事實不符的名聲。”記者艾倫·多伊徹曼(Alan Deutschman)在他的著作《史蒂夫·喬布斯復出記》(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中寫道。“他們傲慢地為產品索取高價,可是,與其他數以千百計的個人電腦生產商正在推出的產品相比,蘋果的產品不再更好,也不再獨特。”
????蘋果的管理層很差勁,它的董事會也沒有好到哪去。1993年,董事會把蘋果CEO斯卡利換成了循規蹈矩的德裔首席運營官邁克爾·斯平德勒(Michael Spindler)。面對業績下滑的蘋果,斯平德勒1995年想把公司賣給Sun Microsystems公司,這筆交易最終未能達成。在這期間,史蒂夫·喬布斯的好友、軟件業億萬富翁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曾經考慮買下蘋果,讓喬布斯當CEO。可是埃里森的想法遲遲沒有落實為行動。1996年,董事會對斯平德勒很不滿意,它把目光轉向了自己的董事、芯片制造企業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首席執行官吉爾·阿梅利奧(Gil Amelio)。阿梅利奧在蘋果根本沒有機會。他的出身是向其他電腦生產商銷售配件,在個人電腦業缺乏經驗。用多伊徹曼的話,阿梅利奧是個“大錯特錯的人選”。蘋果在與微軟的角逐中敗下陣來,微軟成功地在個人電腦業確立了不同于蘋果的軟件標準。此次任命的效果顯現出來:蘋果從賺得盆滿缽滿轉而開始賠錢。1996年,蘋果走上了錯誤的方向,它以98億的銷售額虧損了8.16億美元,銷售比前一年下跌了11%。
????蘋果董事會在聘請CEO的問題上已經兩次失策,在這個黑暗時期終于懸崖勒馬——雖然它差點第三次失手。阿梅利奧讓董事會相信,蘋果必須收購一家軟件公司來獲得知識產權和人才,替換蘋果過時的操作系統軟件。它向一家名叫Be的公司提出收購意向,該公司由蘋果公司前高管讓⌒路易·加西(Jean-Louis Gassée)經營。如同過于雄心勃勃而失敗的典型案例,加西對蘋果開出的條件不太滿意,曾經的龍頭老大與急躁的新秀之間的談判未能達成。這時候,另一家硅谷公司NeXT的中層管理人員加勒特·賴斯(Garrett Rice)聯系了蘋果的某位高管,建議蘋果應當收購NeXT。NeXT的創始人正是史蒂夫·喬布斯。他在離開蘋果之后不久創辦了這家公司,本來是想創辦一家瞄準教育市場的電腦生產企業。可是,NeXT作為硬件生產商一敗涂地,在軟件市場上也岌岌可危。加勒特給蘋果打電話的事,喬布斯并不知情;蘋果開始與NeXT談判,蘋果董事會也不知情。(有趣的是,1997年加勒特離開NeXT,6年以后他加入蘋果,至今仍留在那里。)
????1996年底,蘋果與Be交涉失敗,開始急切地與NeXT談判,這一次吉爾·阿梅利奧是談判的核心人物。阿梅利奧明白NeXT軟件的價值,也知道如果他能勸說史蒂夫·喬布斯重回蘋果,將對士氣、對產品視覺、對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具有何種價值。阿梅利奧本該對喬布斯有所戒備。阿梅利奧1994年加入蘋果董事會的時候見過喬布斯,當時喬布斯曾經請阿梅利奧幫助自己當上蘋果CEO。話說回來,也許讓阿梅利奧放心的是,他知道喬布斯當年在蘋果是一位名聲在外的暴躁易怒的高管,NeXT也談不上實現了成功。縱然才華橫溢、獨具魅力,1996年的史蒂夫·喬布斯顯然并不是一塊CEO的好材料。
????此外,喬布斯對回歸蘋果表現得漠不關心,他拒絕了阿梅利奧請他與蘋果公司簽署雇傭合同的請求,他更愿意當一名非正式的顧問。喬布斯還要求蘋果為收購NeXT所花費的4.27億美元的絕大部分用現金支付——表明喬布斯對拿到錢的興趣大于確保NeXT順利收購和收到長遠回報。[喬布斯當時并不缺錢:他所控制的電腦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一年前首次公開募股,讓他成了億萬富翁。]喬布斯要求在蘋果的董事會取得一個席位,遭到阿梅利奧的拒絕。雙方的交易在1996年12月20日對外宣布。幾周以后,喬布斯在Macworld展示會上扮演了一個小角色;人們對那次展示會的主要記憶是阿梅利奧表現得缺乏條理,沒有頭緒。
????1997年發生的事情成了重新雇用喬布斯這個精彩之舉的最大遺憾。阿梅利奧顯然想讓蘋果獲得喬布斯的魔力,但他顯然也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可是喬布斯在當上自己過去公司的“非正式顧問”之后不久,就開始在公司里四處走動,儼然一副老板的樣子。這時候他遇到了年輕的工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艾維一年前剛剛被任命為蘋果的設計總監。喬布斯很欣賞艾維正在設計的電腦原型機,其中有一臺半透明的一體機,它就是后來的iMac。喬布斯還逢人就盤問對方在蘋果做什么工作,他想在缺席很久之后對公司有個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