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復蘇”通向何方
????博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7月即將卸任,這位中國入世的談判功臣永遠快言快語、態度鮮明。他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臨近結束時指出,論壇以后一定要保持非官方性,并把關注點放在企業上,否則成了一個政府、官方的論壇,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今年的博鰲論壇,新增加了跨國企業的會談。被危機重創的西方世界復蘇緩慢,在中國的跨國企業也成了關注的焦點。正如人們常說的,重壓之下,動作會變形:谷歌撲朔迷離的半步后退,引起了部分跨國公司對在中國的生存環境的擔憂。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上世紀50年代為中國第一代雪花冰箱提供壓縮機的老牌跨國公司——丹麥工業巨頭丹佛斯在博鰲面對新華社記者時,表示要將中國打造成其“第二大家鄉市場”。和年輕的谷歌不同,該公司首席運營官方行健如此表示,是源于對中國發展環境的信心。他認為,正是中國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給這家海外公司帶來了巨大商機。 ????在今年博鰲論壇的里里外外,本刊記者對一些財經界和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人士進行了采訪,記錄了一些故事和洞見,意在延續博鰲論壇的主題“綠色復蘇”,深挖近來中國企業管理者關注的外企生存環境、海外并購和危機管理等話題,在復蘇中照亮前方之路。 ????就跨國企業生存環境的問題,《財富》(中文版)最近專訪了商務部的梅新育博士。梅新育認為,外國投資者能夠從東道國得到的待遇跟東道國的需求緊密相關,即“有買有賣”。中國能夠給予的待遇和條件是有變化的:原來中國資本極度短缺,愿意給西方企業超國民待遇。此外,當時的中國為了外匯平衡,要求銷售全部要出口。這樣的情況下,內外資企業無正面交鋒之憂。
????“而現在,中國把過市場開放了,外資企業的限制都取消了,這個情況下我還給你超國民待遇,這不是對自己企業的歧視嗎?”梅新育采訪中說。更進一步看,中國從出口小國變成全世界頭號出口大國,即便在西方市場,外資企業也和中國企業競爭,這時候國家再給外資補貼,從邏輯上更是難以解釋。 ????在梅新育看來,一家外資企業,如果在東道國只能依賴于優惠政策才能正常運轉,那么它注定是沒有生命力的。從更深一層的企業管理看,長期以來,特權和優惠讓部分外資企業內部形成了一種“逆向淘汰”,即這些外企無法提拔最優秀、最有經營才能的人才,而是一味提升更能夠勾兌中國優惠政策的人,這對于外企來說無疑是一顆毒丸。 ????東道國與外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個永恒的問題。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吉利收購沃爾沃就是個影響很大的案例,對其成功與否的檢驗尚需時日。在前幾年比較引起轟動的案例中,一個是聯想并購IBM 公司的PC業務,另一個是國內某知名家電和信息通訊產品制造企業的海外收購。為這兩家公司在不同層面上擔任顧問工作的張偉俊最近接受了《財富》(中文版)的獨家專訪。在他看來,聯想的并購是成功的,而后者的失敗也有跡可循。張偉俊曾在舊金山與紐約為韜睿(Towers Perrin)工作,此外還在香港、深圳和上海為Hay(合益)集團和安盛等著名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工作多年,被媒體稱為中國“以總裁教練為專職的第一人”。 ????張偉俊舉了一個例子說明文化的不同:有位國內企業家星期五到了法國以后才通知對方,要求星期六開會。結果法國高管拒絕了,原因是他和太太在兩周以前就約好共度周末。現在,張偉俊發現很多中國高管在開始補這方面的課:兩個小時午餐先談紅酒。“和法國人在一起不會談紅酒,和美國人在一起不會談籃球,人家看不起你。”有多年海外咨詢經歷的張偉俊在采訪中解釋道。 ????文化的融合,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問題。這幾年中國海外并購增多,多數談的都是并購對技術或是對市場的幫助,而很少談及文化。張偉俊提到了并購之前的盡職調查:中方派去的人往往從市場、運營、技術和法律等角度從事調查,幾乎見不到有人力資源的人員參與。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