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直在瘋狂購買自然資源。現在,他們的口袋里有 2 萬多億美元,將收購目標轉向了汽車生產商、高技術公司和房地產。接下來,他們要沖誰去?
????作者:Bill Powell
????你一定會認為,富油國尼日利亞的統治者近來不會太高興。永無休止的游擊戰困擾這個國家,令它的石油產量降到潛在產能的三分之二。但現在,尼日利亞又在頒發它最高產的幾個油田的開采許可證了。此時,冒出了一位讓來自西方的石油巨頭─殼牌(Royal Dutch 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道達爾(Total)─十分緊張的競爭對手,尼日利亞政府十分高興。中國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之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想要拿下部分開采權。實際上,這家總部位于北京的公司想得到這個非洲國家至少六分之一的石油產量。顯然,中海油不是來隨便玩玩的。尼日利亞總統的經濟顧問塔尼姆·雅庫布(Tanimu Yakubu)對《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這家中國公司“(為獲得開采權)提供的實際價格是當前開采商的數倍”。接著,他又挑逗似地補充了一句:“我們喜歡這種競爭。”
????尼日利亞 [還有剛果(布)、巴西、哈薩克斯坦,等等] 的石油,伊朗的天然氣(見附文),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從本世初起,中國就開始在全球各地大肆搜尋自然資源,現在則前所未有地起勁。僅在 2009 年 9 月,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CIC)就拋出了將近 10 億美元,買下了哈薩克斯坦的一家石油天然氣公司─JSC KazMunaiGas Exploration Production─11% 的股權。10 月初,中投又拿出 8.5 億美元,收購了香港商品交易巨頭來寶集團(Noble Group)14.9% 的股份。今年初夏,中國建設銀行向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提供了 100 億美元的貸款,資助其在巴西的深海區域勘探石油。
????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海外收購上已經花掉了大約 1,150 億美元。由于坐擁巨額外匯資金(2.1 萬美元,還在增加),中國渴望尋找除美國國債之外的(一切 )收購目標。2008 年,中國海外投資翻了一番,由 250 億美元增加到 500 億美元。沒錯,中國仍然落后于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去年的海外投資達 3,180 億美元。但是,從很多方面看,中國才剛剛開始,而且絕不會很快停下來。
????盡管中國目前的重點仍然主要放在經濟的驅動力─自然資源上面,但已經在緩慢而明確地擴大投資范圍。無論是政府還是私企,都開始在發展中國家之外尋找資產。中國人已經買下了外國銀行、公用事業公司、半導體企業的股份(見圖表)。對中國和全球經濟來說,這都是具有重大影響的一步。在 21 世紀頭十年,中國奠定了世界工廠的地位。接下來的十年,如果不出意外,中國將成為世界主要的資本輸出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紐約的一家咨詢公司)不久前推出了一份中國海外投資與資本研究報告,報告作者之一榮大聶(Daniel Rosen)說:“在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中,不斷增加海外直接投資是關鍵的下一步。”
????有多關鍵?中國循環利用通過貿易順差賺來的美元,是“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關鍵。人們都知道,中國必須這么做。它儲蓄過多,消費太少,過度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眼下,國內經濟的活躍─2009 年上半年增長近 8%─是依靠國有銀行貨款的巨幅增長及政府的大規模經濟刺激開支推動的。兩者均不可持續。實際上,中國的決策者已經開始控制銀行信貸的過快增長。不要搞錯,北京在 2009 年的促增長手段不管從遠處看多么驚人,終究是不正常的。在這一階段的危機過后,政府別無選擇,必須直面提高家庭收入和個人消費的必要性。
????跟其他措施一樣,這一宏觀調整需要有更堅挺的人民幣來提高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更值錢的貨幣也使外國資產更加便宜,推動中國公司做出收購的決策,對中國公司來說意義十分重大。成為世界工廠,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差不多已經到頭。正如顧問榮大聶所說,“很多中國公司在國內已經發展到頭了。”中國公司不需要投資和經營向耐克(Nike)賣運動鞋、向美泰(Mattel)賣玩具或是向瑪格內(Magna)賣汽車零件的工廠。用咨詢顧問的術語說,他們需要向價值鏈的上游挺進。
????中國人購買外國公司股權(或將公司買斷)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內很少有公司具備在美國或歐洲運營的經驗。對中國人來說,無論是制度和法律環境,還是審計制度、消費安全標準,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痛苦最少的切入模式自然就是直接收購。比如,2005 年,計算機生產商聯想收購 IBM 公司的 PC 業務,這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大陸企業高調收購美國公司的案例之一。當時,聯想在國內的 PC 市場已經居于主導地位,但在海外仍鮮為人知。收購立刻改變了這一狀況。自那以后,聯想便努力保持國際化公司的形象,不再是一家中國本土企業了。
????這一過程在中國稱為“走出去”戰略,它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但不可忽視的是,勢頭正在形成。以總部位于杭州(上海南面)的雄心勃勃的私有企業吉利(Geely)為例。其首席執行官桂生悅在 9 月份說,公司有意從福特(Ford)手中收購沃爾沃(Volvo)汽車業務。這筆交易也許不會發生(沃爾沃的管理層給吉利的想法潑了冷水),但我們不應忽視,一家值得信賴、渴望收購海外成熟大品牌的中國公司所表現出來的意愿。這是通向未來的路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