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陷阱
????為什么依據 GDP 會導致糟糕的決策? ????作者: Joseph Stiglitz ????主要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不合時宜,并產生了誤導。長期以來,它一直是衡量各國經濟的標準,而在現今這個資源驅動型的全球化世界里,它已不足以顯示經濟的長期健康狀況。想想看,這就好像在對一家企業進行評級,你只考慮它一天的現金流量,而忽略了資產折舊和其他成本。 ????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中,無形資產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以現金流來顯示公司價值,可以說是極為不當的。新創企業也許根本沒有現金流,但正在開發價值巨大的軟件。而現金流為正的公司卻可能隨著資本折舊,徹底垮掉。在這方面,各國經濟無一例外。 ????所以,那些正尋求另一種會計機制以彌補 GDP 之不足的經濟學家,正在考慮一項新的指標: 綠色國民凈產值。“綠色”的意思是,GDP 中必須考慮減去自然資源損耗和環境退化,這就像企業必須對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都進行折舊;“凈”國民產值(NNP)的意思是,必須考慮國家實物資產的折舊情況,并加以調整。 ????一個國家如果出讓它的自然資源,可以使 GDP 增加,但其國民生產總值(GNP,它強調的是國民收入而不是國家生產)卻不會增加多少,因為產品的增值部分歸外國人所有。對于那些開放外資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之間有很大差別。一個國家可能靠借款使 GDP 增長,但增加的 GDP 大多又流向國外,用以支付利息。 ????巴布亞新幾內亞就是 GDP 計算問題的一個典型例子。1984 年,英澳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開辦了 OK Tedi 金銅礦。當時,這被視為這個國家的一大勝利。提煉的礦石的價值在巴新的 GDP 中得以體現,但很少有人提及,采礦的盈利幾乎全部進了外國老板的腰包。更糟糕的是,金銅礦對環境損害極大,經營者向當地河流中傾倒了 9,000 萬噸殘渣,污染了下游 120 個村莊的 4 萬名村民賴以生存的環境。當地的土地所有者在上世紀 90 年代起訴必和必拓公司,后者支付了數百萬美元和解費,但作為回報,和約規定必和必拓無須為未來的破壞再行賠償。環境治理的大部分負擔留給了這個國家。 ????美國也不例外。美國能源政策的基調一直是“先耗干美國”。我們本已很少的石油儲備已經被我們消耗掉很大一部分,所以,美國已經變窮了,盡管 GDP 令人滿意。隨著石油枯竭,美國也許會越來越倚重煤炭,從而造成巨大的環境成本,而在綠色統計學應該體現出這一成本。譬如,我們應該對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制定一個價值,歐洲現在已經開始交易了。這樣的機制有助于我們評估環境受損的程度,同時量化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糟糕的會計制度可能導致糟糕的決策。一個國家只看重 GDP,就有可能出讓礦藏或石油的開采權。關注綠色 NNP,可以讓人們意識到,國家面臨著更大的風險。然后,新觀念往往會遭到抵制。就像那些從企業不良的會計方法──如忽略股票期權的成本──中獲益的人希望延續這一方法一樣,這里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構建一個更加環保、更加平衡的會計制度,并不是什么新思想,不過它的時機已經到來,尤其是在我們想從全球化中獲益的時候。 ????譯者: 蕭艾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