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企業:家族式、金融式和經理式
????作者: 胡泳 ????在《看得見的手》中,錢德勒認為,現代工商企業有兩個特點:它包含許多不同的營業單位,且由各層級支薪的行政人員所管理。他借這本書洋洋灑灑地提出了一系列有關現代工商企業的論點,無非是為了證明一個道理:管理協調的“看得見的手”比亞當 斯密所謂的市場協調的“看不見的手”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更能增加資本家的競爭能力;由此,管理的變革對生產與消費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這一過程被錢德勒稱為“美國企業界的管理革命”。 ????錢德勒說,現代工商企業的興起使所有權與管理權之間的關系具有了新的內容,從而為美國經濟帶來了一種新型的資本主義。他說的這種新型資本主義就是經理式資本主義,而它所取代的是兩種東西:家族式資本主義和金融式資本主義。 ????在家族式企業里,企業創始人及其最親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握有大部分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在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層人員的選拔上,他們尤其抓住權力不放。而當企業的創立和發展需要大筆外來資金時,所有權和管理權的關系就會發生變化。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通常在公司的董事會里派有兼職代表。在這種銀行家控制的企業里,支薪經理必須和金融機構的派出代表分享高層管理的決策權,特別是在大筆資金的籌集和動用方面。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上述兩種企業在規模上的擴展,它們逐漸變成了經理式企業。上個世紀 20 世紀初期,美國的經濟體系仍然含有家族式資本主義和金融式資本主義的要素。到 50 年代時,在美國經濟的一些主要部門中,經理式企業已經成為現代工商企業的標準形式。 ????對于家族式企業衰敗的原因,錢德勒這樣認為:除非企業家家族成員本身受過職業經理的訓練,否則他們很難在高層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由于家族式企業的利潤通常總能保證他們有一筆很大的個人收入,這些家族也就缺乏經濟刺激,懶得在經理職位晉升的階梯上多花時間了。因此,在美國大型企業中,兩代以上的家族參與公司管理決策的,只是極少數。 ????另一方面,在銀行家控制的企業里,除非金融機構的代表成了企業的專職經理,否則他們不具備在高層決策中起支配作用所需的信息、時間和經驗。作為董事會成員,他們誠然擁有否決權,但很少能夠提供正面的備選方案。到最后,在董事會兼職的金融家和公司的關系也等同于一般股東了,公司只是其收入來源,而不是可管理的企業。由于客觀形勢的需要,他們仍把日常的經營管理和未來的計劃工作交由職業管理人員負責。錢德勒認為,“金融的資本主義在美國乃是一種實行領域不廣、存在時間不長的現象。” ????當然,錢德勒也看到,企業的發展在西方各國并不是均勻的。在德國和日本,由于較小的市場和現金流量削弱了內部籌資的機會,企業更多依賴外來金融家─在德國是大銀行,在日本是閥系財團─的幫助。經理人員繼續和金融家分享企業的決策權。因此,金融資本主義在這兩個國家一直處于支配地位。 ????盡管由于現代化的早晚有別和國情的諸多不同,美、德、日的企業演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在這三個國家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家族企業在這些國家發展的早期就已經向專業管理和合理組織的企業演進。例如,美國現代許多著名公司都是由 19 世紀的小型家族企業發展而來,包括杜邦、柯達、西爾斯等。在同一段時間內,德國人也迅速走出家族企業的模式,短短數十年發展出了一批多國康采恩,如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和西門子。錢德勒稱,到 1913 年,柏林的西門子公司是世界上最復雜、分布最廣的工業實體。而日本大企業長期以來就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 10 家最大的財閥占據了日本整個經濟的 35%。在戰后美軍占領下,財閥解體,但最終又重建為現在的企業集團。 錢德勒的立論是,大型現代工商企業是效率的必然產物,有效率的組織形式戰勝了沒有效率的組織形式。但他忽略了的一個問題是:為誰而求效率?現代大型組織可能是權力階層有意發明和塑造的,然后逐漸被集團利益“鎖定”。其他的利益相關因素,如員工、他們的家庭、社區乃至自然環境等等,并不一定能夠像權力階層一樣完全享受效率的好處。 ????1800 年,美國只有 20% 的勞動力依靠為他人干活掙工資為生,而現在這一比例是 90%;1800 年,在受雇用的工薪族當中,沒有一個人在擁有 500 名以上員工的組織內工作,而現在為這種組織工作的人數超過一半。公司資本主義就這樣通過漫長的歷史時段構建了我們今日熟悉的大型組織(其基本特點是正規化、標準化、集權化和官僚化),并把這種模式擴散到政府部門和非營利機構中。大型組織在當今社會的各個層面遍地開花,如果用社會學巨子韋伯的眼光去看,可以說驅動歷史的不是技術,不是政治,也不是文化,而是龐大無比的官僚組織。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