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的會計丑聞導致股價下跌,也使新股發行前景不定
????投資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中的公司,風險依然很大 ????作者:Clay Chandler ????李 金華在六年前出任中國國家審計署署長時,可以隨意放言,不用顧及會對華爾街產生什么影響。在經他審查的大型國有企業向海外市場兜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股票之后,他就不能這么做了。如今,李金華成了影響市場的人。只要他一開口,全球的投資人無不側耳。 ????只要了解一下他 1 月 30 日在北京一次官方審計師年會上的講話引起的風波,諸位就明白這一點了。李金華在歷數國家審計署去年揭露的大量浪費、欺詐和明目張膽的貪污案之后,無意中說出審計署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母公司有存在涉及 6.52 億美元的“違規資金行為”。在 過去,這種披露可能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今年他的這番話在國家電視臺上直播后,幾小時內就傳遍了世界各地的財經新聞網絡,在全球引起了連鎖反應,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波動。 ????北京審計負責人的講話為何會在中國境外引起如此反響呢?因為去年 12 月,中國最大的保險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股票在香港和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這次股票發行籌集了 34 億美元──成為 2003 年募集資金最多的新股,為這個令外國投資人對中國首發新股的興趣達到有史以來最高點的年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確實,全球投資人對中國股票的欲望幾近瘋狂,就在李金華 講話的前幾天,一家小型蔬菜出口企業──中國綠色食品(控股)公司的 IPO 竟然被超額認購了 1,600 倍。中國人壽和其他大型企業股票發行成功,被說成僅僅是一桌中國股票發行盛宴前的開胃小菜。瑞銀證券(UB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投資銀行一直拼命爭取在 2004 年承銷 IPO 的業務。中國公司希望今年能從海外發行的股票上籌集到總共 270 億美元的資金。預計可能成為熱門的兩只新股是:東風汽車和中海集運。 ????如今,對新股的期待已經冷下來。就像鄉巴佬吃著美味的珍饈,后來卻因為發現里面沒放大蔥而感到不適一樣,許多認購商也覺得中國的美食難以消化。李金華的講話播出幾個星期后,美國米爾伯格?韋斯律師事務所(Milberg Weiss)向中國人壽提出了集體起訴,控告其高管人員涉嫌“大規模財務欺詐”。這家大型保險公司也成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查對象。這一懷疑也波及到了一批其他正在設法吸引外國投資者的中國公司。“從長遠來看,中國的投資機會無疑多得驚人,”加利福尼亞州紐波特比奇市的布里奇沃特資本管理公司(Bridgewater Capital)IPO 專家湯姆?陶利(Tom Tauli)說。“可是,人們眼下確實在擔心這些公司的會計方法,擔心中國監管機制的質量。” ????這些擔心是合乎情理的。今年 3 月,由于中芯國際半導體制造公司首席財務官發布的報表與該公司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不相符,其股票價格在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就下跌了 9%。中國唯一的私有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被推遲上市,因為該銀行承認它 2000 年在國內股票交易所上市之前謊稱開過股東大會。截止今年5 月中旬,與中國有關的九家 2000 年在香港和紐約發行股票的公司當中,除一家之外,交易價格全都跌破了發行價。 ????確實,中國經濟更加變幻不定的前景是造成投資者突生疑竇的原因之一。近幾個星期來,中國領導人對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過熱現象產生了警覺,開始踩剎車了。他們頒布了一系列行政法令,迫使銀行放慢借款,限制對道路、橋梁、工廠和房地產建設項目的過度投資。但真實情況是,遠在華爾街開始擔心中國經濟過熱之前,全球的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印象在今年 2 月就變壞了。 ????中國的經濟如今依然一片欣欣向榮。但是,最近不斷出現的管理和會計方面的問題給投資者上了重要的一課:向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的公司投資,在眼下仍然是一項高風險的戰略。中國的大型國營企業盡管在大談特談重組和改革,但推動它們發展的因素與成熟市場經濟體系下的公司相去甚遠。而北京當局看來并沒有被這些丑聞弄得驚慌失措。 ????北京當局的許多人都在說,不用擔心,這些財務欺騙行為表明起步較晚的中國經濟正在走向成熟。中國中央銀行行長周小川斷言,中國的大型國有金融機構之所以需要外國股東,不是因為缺少資金──它們大都能夠在國內上市,這樣籌集資金更容易些──而是因為外方的吹毛求疵能夠促使它們進行改革。他今年 4 月在上海國際金融研究所召開的會議上對外國銀行家們說,“我們知道,如果商業銀行不上市,就沒有足夠的壓力促使它們改變自己。”但是,周小川的論點里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北京一直堅持認為,政府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最大股東,將繼續保持對企業的主導權──即便在它鼓勵這些企業去海外上市之際依然如此。結果是,外國投資者即便擁有巨資,也對這些上市公司缺乏施加影響的手段[包括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他目前擁有中國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的股份,近期價值為 13.4 億美元]。 ????在此同時,香港和美國的監理部門只能審查這些經過包裝的子公司而不是其母公司的賬本。在確定每年有多少利潤是由海外上市股份創造的時候,對政治因素的考慮和市場表現的作用一樣大。“對大多數中國大公司來說,在海外發行新股完全是在浪費時間,”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教授郎咸平嘲諷道。“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理不了解外國股票市場,他們也沒理由去為外國股東著想。” ????這好像十分符合中國人壽的情況。今年 5 月初在香港與分析師和投資人見面時,公司的官員對改進信息披露措施的建議不屑一顧。就連四家承銷 12 月中國人壽新股 IPO 的經紀人之一、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最近也降低了對這只股票的評級。 ????正是李金華的講話造成了這場混亂。他顯然已經明白,政務公開得過頭了──盡管外國投資者希望這樣。他在那次會議上的講話稿很快就從審計總署的網站上撤了下來。 ????譯者:王恩冕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