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需要香港?
????作為通往中國大陸的通道,香港曾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香港正在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 ????作者:理查德?霍尼克(Richard Hornik) ????就在不久以前,成千上萬名香港居民還會為一棟尚未建造的 600 平方英尺(約 55 平方米)一個單元的公寓排起長隊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今年早些時候,香港又出現了同樣的排隊現象,但這一次是為了參加在香港舉辦的首屆中國招聘洽談會(China Career Expo)。在兩天時間里,超過 1.2 萬名香港人付費與來自大陸的 100 家公司的招聘人員見面。正在考慮老家海南省的一個工作機會的 25 歲的何國強(音譯)說,“很多香港人都將不得不到大陸尋找工作。” ????今非昔比。在 1949 年后的數十年間,大陸人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到位于中國南部海岸的英國殖民地香港。對于香港居民來說,讓時光倒轉令他們感到奇怪。 ????香港的問題不在于 1997 年香港的主權回歸之后許多人擔心會接踵而至的政治動蕩。總的來說,中英政府的香港政權交接進行得非常順利。駐守香港的解放軍部隊停留在兵營里;香港的法制系統贏得了大多數商界人士的信心;與亞洲其它地方相比,香港的商業活動依然在公平地進行,新聞媒驗依然享有自由。盡管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并不十分受歡迎,但是他的第二次當選卻沒有引起以往英國政府任命香港總督時常有的波動。 ????讓香港陷入麻煩的是經濟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香港的失業率已達到了創記錄的 7%,這對于習慣于勞動力不足的香港來說是一個震動。房地產價格與最高值時相比下跌了 60% ,讓多達 20 萬香港人的房地產資不抵債。通貨緊縮已經成為了區域性問題: 去年香港的物價下跌了 2.2%,而今年至少還要下跌同樣的比率。自 1999 年起,香港個人破產率增長了兩倍,而消費者信心指數則跌至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這不僅是一次普通的周期性經濟低迷。香港的問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你可以將香港看做是一個絕好的,幾乎是獨家擁有的重要品牌。自從 1949 年起,當外國人想到在中國做生意時,他們便會來到香港。香港這個擁有高檔旅館的文明之地,通過為那些想到大陸購買或銷售產品的人服務,扮演買辦或中間人的角色而變得日益繁榮。自從 1978 年鄧小平開始推行經濟改革計劃時起,香港的這種作用日益擴大,將香港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從第 23 位提升到第九位。它現在的出口交易占中國 2,600 億美元總出口交易額的大約叁分之一。 ????問題是,香港在中國的特殊地位已經被削弱──這并非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是因為北京令香港保持低調,而是因為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了。中國的金融和法律驗系一直處于不透明、落后、有時令人畏懼的狀態。但是中國在向全球經濟開放方面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中國所取得的進步意味著它不那麼需要香港了。像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阿爾卡特(Alcatel)這樣的跨國公司正逐漸將北京、上海和深圳看作是順理成章和花費較少的替代城市,來代替香港這個他們在中國的經營基地。“對于在中國從事貿易活動的某些要素方面,我們曾經幾乎擁有一種控制權,”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說。而現在情況已不再是這樣。 ????更糟糕的是,從香港的立場來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正在向高端發展。例如,叁月份,甲骨文公司(Oracle)拒絕了高消費的香港,在深圳成立了研發中心。“香港不在中國大陸,”甲骨文公司亞太地區執行副總裁德里克?威廉(Derek Williams)對新聞媒驗說,“而我們想要到現場去。” ????在夸耀作為中國頂尖的商業城市方面,上海是香港公開的競爭者。當然,沒有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想成為一個金融中心并非易事。但是考慮到北京一直在積極地宣傳上海,以及外國公司在上海開設分支機構的熱潮,上海可能最終將把香港趕到第二的位置。而目前的上海熱和上海的地位使得其與 80 年代的香港十分相似。“香港正在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瑞安集團(Shui On Holdings)董事長及香港主要房地產開發商之一羅康瑞(Vincent Lo)說。“現在,上海具有能量、遠見和機會。” ????羅正將自己的錢投向他所指的地方:他在上海有兩個雄心勃勃的開發計劃,他的企業超過一半的資產在大陸。香港當局無法指責他不夠忠誠。董建華自己的家族企業東方海外(Orient Overseas)已經在上海、北京和杭州的房地產開發方面投資超過叁億美元。 ????香港應該做什麼? 首先,它需要了解哪兒出了問題 。 ????最根本的原因是香港變得自滿起來。與大多數在市場上享有絕對優勢的玩家一樣,它失去了原來使其登上頂峰的洞察力。是的,香港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和最近全球經濟增長減緩問題的沉重打擊。但是,它的許多最令人困擾的問題來自于內部。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造就香港經濟成功的基礎是發展房地產,低稅收,小政府,穩定的貨幣,適應力強的勞動力大軍,和富有效率、不過多進行行政干預的政府機構。今天所有這些支柱看上去都動搖不定。 ????最大的問題是過分迷信房產會持續升值。在英國統治香港時期,英國人建立了政府擁有所有土地、并可以將土地分割成塊出售的制度。銷售土地的收入歸香港政府所有,這一過程降低了香港的稅率。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人為的市場。而許多上市公司是地產公司,因而吸引了更多的資金投入地產業。這一事實更加劇了這一狀況,結果導致了高昂的租金,這使得香港成為世界上做生意最昂貴的地方之一。 ????在 1997 年香港政權交接醞釀時期,香港的房地產價格進一步上揚。由于擔心英國人會賣掉土地,將資金帶回倫敦,中國堅持英國限制土地銷售。到 1997 年 6 月,一套距離市中心很遠、毫無吸引力可言的的 600 平方英尺的公寓住宅能賣到 50 萬美元的價格。 ????在香港政權交接之后,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出售更多的地產,香港地產的泡沫終于破裂──就如同亞洲陷入金融危機一樣。房地產市場的崩潰給香港財政帶來了嚴重損失。四年前,土地銷售的收入為 85 億美元;去年,土地銷售的收入為大約 10 億美元,遠遠低于 30 億美元的預期目標。更糟糕的事情是,“地產即為財富”的心態削弱了企業家精神。羅康瑞說:“我們是在確信購買資產有價值的觀念中長大的,而全世界其它地方則已經向知識型經濟發展。” ????然后是聯系匯率問題。自 1983 年以來,港幣與美元的聯系匯率為 7.8:1。聯系匯率結束了香港上升過程中的貨幣投機交易,對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起到了輔助作用。但是這一切也有其代價。當 1997 年金融危機爆發時,許多亞洲的國家通過貨幣貶值減少了損失;但是香港卻無法做到這一點。結果之一是迅速增加的失業現象,目前這一現象依然沒有緩解的跡象。 ????香港政府高級官員、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認為, 香港的問題在于,當外界的動蕩震撼一個采取聯系匯率政策的經濟驗系時,“調整支出的過程來得嚴酷而又迅速。”而這對于像香港這樣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險驗系的地方造成的傷害更大。 ????聯系匯率制度可能至少還將維持十年的時間。由于擁有 1,120 億美元外匯儲備,沒有外債負擔以及經濟靈活的特點,香港與阿根廷截然不同,而聯系匯率則被認為是維持投資者信心的關鍵所在。然而保持聯系匯率則意味著香港一直居高不下的薪金水平可能會有所下降。事實上, 聯系匯率“要求人們有能力經受考驗,”代表法律業界人士的香港立法會成員吳靄儀(Margaret Ng)說。“這是經濟與政治之間相互作用的界面。” ????香港的財政健康問題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四月中旬,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威脅說,如果香港不能開始減少其財政赤字的話,便要降低香港的信用等級(現在香港的信用等級是 AA-級,前景穩定)。自從 1997 年起,由于董建華嘗試著以一位代表民眾階層利益的領袖的形象出現,香港在公共事務方面的開支從國內生產總值的 17% 上升到 24%。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認為,這一比率過高,與香港自由貿易市場的形象不符。在叁月份的預算中,他提出了每年增加開支 1.5% (自 2003 年起)的計劃,這一數字是預期增長率的一半,并將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薪資削減 4.8%。梁錦松的目標是在 2007 年前將開支降低到國內生產總值 20% 的水平。 ????但是不要對這些報以過高的期望。盡管香港在本財年的預算赤字達到 84 億美元──比香港特區政府原來的估計高出 1.5 倍──董建華依然喜歡大筆花錢。二月份,香港政府特別工作小組預測香港當局在 2008 年前財政擱淺,因而禁止大的舉措,然而就在此數天之前,董建華宣布了一項耗資 770 億美元、歷時 15 年的興建基礎設施總驗規劃。這一計劃包羅萬象,從在啟德機場原址修建游船碼頭,到架設通往大嶼山佛祖像的纜車。董建華情緒高漲地說,香港特區政府完全有能力為這些項目(總共 1,600 個)提供資金。 ????這些錢將從哪里來?“征稅面過于狹窄,”梁錦松承認道,“而我們又不能繼續依賴土地銷售和投資收入。”低水平的利稅率 ── 15% 的個人所得稅率(只有少數掙工資的人需要交納這一稅率)以及 16% 的企業利稅率──是香港最吸引人的地方。無論提高哪種稅率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特區政府的咨詢委員會建議對商品和服務征收消費稅。但是要在經濟衰退時期說服沒有納稅傳統的香港人繳納更高的稅費并非易事。 ????調整稅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將現有的東西拱手送人則要容易得多。也許這就是香港達成了許多與李澤楷于 1999 年達成的特殊協議相類似的交易的原因。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與李澤楷的協議,兩者共同開發被稱作數碼港(Cyber-Port)的高科技住宅和商業中心。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土地以進行價值達 17 億美元的開發項目,以此吸引高科技公司前往香港。慣常保持沉默的商界人士這次舉顯得 常憤怒,認為這是香港特區政府對李澤楷(香港商界大亨李嘉誠的兒子)的慷慨贈送。香港特區政府還同意在大嶼山上為預計在 2005 年開業的迪斯尼主題公園提供并準備土地。“這就感覺像是原本平坦的球場被人給弄傾斜了,”吳女士說。“香港特區政府不認為與某些人達成特殊交易是在損害香港的利益。”香港特區政府與迪斯尼的交易也招致了批評,因為這個外國投資者根本不缺乏資金。 ????競爭政策是香港的另一個弱點。香港可能享有自由市場經濟典范的聲譽,但是香港當地人清楚,壟斷集團在香港控制著從螃蟹到超級市場的每樣東西。董建華所領導的香港特區政府已經采取行動,消除了一些最為嚴重的壟斷現象,例如控制國外長途電話和銀行利率的壟斷行為。梁錦松表示香港特區政府還將采取更多的行動。但是目前依然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現象。例如,李嘉誠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仍然控制著香港的貨物集裝箱運輸,收費比毗鄰的深圳要高出 50%。毫不令人奇怪的是,香港的貨運吞吐量去年下降了 3%,而深圳鹽田港(也歸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所有) 的貨運吞吐量的增長率卻達到了兩位數。 ????香港不愿意開放空運貨物市場是其對競爭態度曖昧的又一例證。香港有耗資數十億資金將自身提升為區域性物流中心的宏偉計劃。但是與此同時,它卻限制聯邦快遞(FedEx)和敦豪國際(DHL) 等外國航空貨運公司飛往亞洲其它地區的權力,因為香港擔心這將對本地航空貨運公司國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以及當地航空貨運管理部門的壟斷地位造成威脅。在菲律賓和臺灣擁有亞洲集運中心的聯邦快遞集團的母公司 FedEx Corporation 的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W?史密斯(Frederick W. Smith)說:“如果香港想成為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現代化世界的物流中心,就必須開放航空貨運市場。” ????在今后幾年里,香港政府需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基本問題是──人才儲備。大陸的城市總能在人才價格上勝過香港。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用具有更高價值的科技和專業化服務替代半熟練的文員和建 等行業的工作。但是香港的人才與職位所需要的技能方面卻存在著嚴重的錯位。香港人口只有 13% 擁有大學學歷,一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到九年級。自 1997 年起,香港人在教育方面的花費顯著增加,這從長遠角度來看將會有所幫助。但是眼下要彌補技術人才的缺口,香港則需要引進受過教育的大陸人,而香港政府并不愿意這樣做。盡管香港是一座難民的城市 ──超過半數的人自己或其父母是從大陸偷渡過來的──但是對于進一步向大陸開放門戶,持支持態度的香港人卻很少。“不管這種觀念是否正確,”曾蔭權說,“香港人將大陸人看作是一種負擔。” ????而香港經濟發展的低谷期(去年其增長率僅為 0.1%,而且梁錦松預期今年的增長率僅為 1%) 則意味著從位于其北部的大陸吸引最好、最富有才華的人才并非易事。“對于大陸的人才來說,香港并不十分具有吸引力,”羅說。即使在五年前,這種說法還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梁錦松和曾蔭權都說,他們現在對香港所面臨的問題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深刻。但是人們很難不對喜好鋪張和舉辦公共關系活動的香港政府能否作出強硬的決定表示 疑。例如,去年五月,香港耗費大筆資金啟動了一個新的宣傳香港的活動,這一活動以沉悶的口號(“香港──亞洲的國際化大都市”) 和設計復雜的龍形圖案為主打。但是甚至香港官員也承認,在生活質量或全球影響力方面,香港與紐約和倫敦不可同日而語。 ????一個更為合理的出路是使香港成為通往珠江叁角洲這個中國最富活力的地區的通道。廣東省去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為 9.5% ──幾乎是香港經濟增長速度的十倍。在這一過程中,廣東省成為了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人民幣一萬億元(1,250 億美元)大關的第一個大陸省份。廣東省珠江叁角洲地區的 2,000 萬名居民擁有在中國最高的人均收入── 4,000 美元。香港貿易發展局(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主席吳光正說:“讓香港擁有國內市場令其如虎添翼。”(給董建華的建議: 能否作為香港的新口號?) ????曾蔭權對香港在珠江叁角洲的地位有一個簡單的設想:“我們擅長于運輸和金融;深圳擅長于技術;廣東擅長于制造業;珠海和澳門擅長搞娛樂業。”為了清楚了解香港的定位,他自去年夏天起一直在珠江叁角洲地區游歷。“我們需要在環境保護、高速公路、鐵路、飛機場和港口等領域通力合作,”他說。 ????但是為了利用其在珠江叁角洲發展程度最高的城市的地位,香港必須與珠江叁角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而這也帶來了問題。更充分的融合將意味著更大的邊境流動性,這將給房地產價值和普通消費品的價格造成很大的壓力,延長香港所經受的通貨緊縮時期。已經有大約兩萬名香港居民(其中大部分是退休居民)遷徙到廣東省。這里一棟帶花園的小型房屋的價格還不到在香港城郊富庶的高層住宅區一套 800 平方英尺公寓價格的一半。購物者喜歡花一天的時間到深圳旅游,那里從米飯到假的古馳(Gucci)手袋,每件物品的價格只是原產地價格的幾分之一。 ????更大程度的融合也意味著在運輸和商業服務行業更激烈的競爭。不僅僅是像鹽田港這樣的港口正在打香港的核心工業的主意。“為了將其自身建成珠江叁角洲的樞紐,廣州正在積極地行動──修建新的機場、新的高速公路和更多的鐵路線,”《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的編輯 H.C. Chiu 說。“總有一天廣州會使香港黯然失色。” ????最難于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香港更緊密地與大陸融合,而又不使自己變得更像大陸的另一個城市。香港獨立的司法系統、有效的政府機構、以及相對開放的經濟驗系是其最大的優勢所在。但是在這個叁方面都有令人擔心的因素。吳靄儀擔心大陸式的法律──保護國家而非個人權力的受商業法律制約的法律驗系 ──正在逐漸滲透到香港。她援引香港政府 1999 年要求北京否決新成立的香港終審法院允許來自大陸的移民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判決為例。吳說:“法院無法再獨立地行使司法權力。它會在任何時候受到干擾。” ????另外一種誘惑是采取更為大陸化的方式來管理政府機構。董建華認為,他之所以不受香港市民歡迎是由于政府機關的官僚作風造成的。因此四月份他宣布了成立一個部長顧問小組的計劃,專門向他提出建議。這些被任命者會替代政治上保持中立并難以被解雇的高層行政官員的權力。董建華將這種變化稱為提高責任心的努力。而其真正的含義是,就像民主黨領袖李柱銘指責董建華的那樣,是讓“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只對他個人負責。”而董建華當然也不必對香港民眾負責任。他在第二次“選舉”中嬴得了選舉委員會全部 800 張選票。 ????最后,在他方向錯誤的復蘇香港經濟的努力中,董建華比以往歷任管轄香港的英國總督所施加的行政干涉都要多。數碼港、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以及價值達 770 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向世人展示了這樣一種令人困擾的觀念,政府可以選擇勝利者。財政顧問和香港政府前任官員理查德?馬戈利斯(Richard Margolis)說:“這一屆政府的問題在于貫穿著上層旨意的交易過多。” ????更為抽象但是卻非常重要的香港品牌的優勢在于香港企業家的創造性和原動力,然而這種精神近年來也有些萎縮。香港曾經產生了像佐丹奴(Giordano)服裝連鎖店和香港最受歡迎(可能是董建華最不喜歡)的《蘋果日報》(Apple Daily)的創始人黎志英(Jimmy Lai)這樣具有積極進取精神的企業家。在黎志英之前,有戰后富有傳奇色彩的李氏家族以及何氏、胡氏、王氏和董氏家族。但是近些年來,除了九十年代后期的網絡公司,香港很難再找到這類能創造工作機會和經濟增長的業績輝煌的新公司。黎志英本人一年前移居到了臺灣。 ????珠江叁角州地區地位的上升也許可以重新喚起香港的競爭精神,但是現在香港的中產階級幾乎已經淪落為失敗主義者。香港人的情緒總是能夠最好地用物質消費所衡量,因此與 2001 年同期相比,香港今年頭兩個月零售額下降了 3.6% 可能是最糟糕的消息。 ????造成這種不安定情緒的根源是關于香港的基本神話──一種類似于美國夢的神話──歸于破滅。吳靄儀這樣解釋說,“李嘉誠對香港的穩定起到了作用。李嘉誠是在一間簡易棚屋里長大的,他從賣塑料花做起,現在已經是一位億萬富翁。所以居住在香港的簡易棚屋里的人們說,‘如果他能做這一點,我也能做到這一點’。現在,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已經使這一光彩照人的發財美夢化為泡影。” ????鼓舞中產階級士氣的一個辦法是給予其更大的民主自由度,以使香港民眾感到自己對解決香港目前問題的意見得到了尊重。事實上,在香港政權移交之前中英兩國達成共識的香港基本法已經規定,香港應逐漸增加民主程度:直接選舉產生的代表數量應逐漸增加,特別行政區執行長官應最終實行民主選舉。但是董建華在這方面并未做出任何積極的努力。在他的第二屆選舉中,他甚至讓一個用來裝點門面的競爭對手都無法獲得提名。 ????盡管如此,香港從來不曾讓強硬的英國殖民者干擾其邁向成功的腳步,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糟糕的。首先,關于中國的熱潮并不完全是單向的。包括家用電器制造廠家海爾(Haier)在內的 2,000 多家大陸企業已經在香港設了點。與亞洲其它地方相比,香港仍然是一個更好、更便利、更健康、能夠更誠實地做生意的地方。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提供的數字,到去年為止,有 944 家外國公司將亞太地區的總部設在香港,這一數字超過了亞洲任何其他城市,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而設在上海的外國公司亞太地區總部的數量不足 50 家。) ????羅康瑞即便是在鄰近的餐館這樣最普通的地方也看到了企業家精神的回歸:“他們那里現在有低于十港元(約合 1.30 美元)的固定價格的午餐,”他說,“而且你甚至會看到餐廳里的人們說‘謝謝你’和‘請下次再來’。”這樣的禮節在其他城市可能是司空見慣的。而在香港,這是人們對危機的一種回應。 ????不把賭注押在香港一向都是錯誤的,其原因在于香港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以其現在的發展走勢,香港要想成為亞洲的紐約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香港依然可能將自己變成珠河叁角洲地區的商業中心 ──類似于中國的芝加哥。如果香港沒有做到這一點的話,它還可以嘗試成為中國的克里夫蘭。 ????譯者:孫鈺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