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一個美國人在上海
????作者:杰西?王(Jesse Wong) ????美國人埃里克?榮格雷(Eric Rongley)是上海一家初創軟件公司的老板。他了解中國人為了面子會竭盡全力。但是他并沒有想到一名雇員在搞砸了一項設計后會沖出大門從此消失。在中國,企業家的生活幾乎是無法預料的。“對于像我們這樣的人,沒有任何指南可以告訴我們接下來該做的十件事情是什麼。” ????跨國公司在中國已經經營了幾十年。長期以來,除了一些海外華人,很少有外國人愿意嘗試在中國創業。但最近,當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后,情形有了改觀。幾個月前,美國青年企業家協會(Young Entrepreneurs' Organization of the U.S.)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家分會。它估計將會有上千名西方人在中國的商業中心上海經營企業,或試圖開創小型企業。34 歲、身體健壯的榮格雷是經驗比較老道的一位企業家。他過去十年一直在印度和臺灣經營技術創業公司。但是即便對于他來說,上海仍是個充滿了驚奇的地方。 ????榮格雷 1999 年來到中國,為 Capital One Financial 工作,這是一家發行消費信用卡的美國公司。作為上海公司軟件開發部門的主管,他看到了自己創業的機會。于是,他在去年四月揮別了年薪 15 萬美元的工作,創立了 Bleum 公司(他自己創造的名字),為財務和電信公司設計軟件。 ????情形并非一帆風順。“看上去我為建立公司所做出的每一步努力都可能遭遇障礙,”榮格雷說。原因何在?盡管這里到處高樓林立,酒店大堂金碧輝煌,大家都在談論現代化,但是現代經濟體系所需的構件在中國仍然供應不足。其中一個原因是,像文章開頭提到的程序員的流失造成了經驗豐富的員工的短缺。用來處理數據的先進的軟件便是榮格雷的公司的產品之一,由于缺乏足夠的專利保護措施,這項產品遲遲不能面市。(許多供應商不愿意向中國經銷商品,就是害怕他們的產品會被仿制。)再有就是官僚主義作風。榮格雷對一項經營許可權的競標在第一輪便遭淘汰,因為沒有人告訴過他,Bleum 的中國名稱必須和它所從事的軟件行業掛鉤。 ????有些麻煩對于在中國的商人來說早就見怪不怪了,但是外國人在關鍵的一點上卻遇到了更大的障礙:他們在獲取經營許可時被要求投入的資金比中國人要多得多 ──通常是 20 到 30 倍。(這些是法律要求的款項,而不是賄賂;榮格雷說他從未被要求行賄,盡管在中國官方的腐敗非常普遍。)當許多外國人與那些名義上的中國股東合作建立公司以逃避這些財務負擔時,榮格雷則選擇在此體系內尋求灰色區域。 ????要使 Bleum 獲得經營許可,榮格雷必須拿出 20 萬美元的資金,而這筆資金遠遠超出了實際需要。他在上海找到了一個急需投資的區域,在那里他只需拿出 14.4 萬美元。由于他只有 10 萬美元,他通過談判贏得了一年的寬限期。為了不和外企服務中心打交道(這家政府機構每個月向外國公司收取高額費用,以處理聘用員工的檔案管理等工作),他選擇了另一家收費較低的代理機構。在中國你很難知道這些程序是否能通過官方審查,但是榮格雷卻很達觀:“每個人對你說的話都不一樣。你能指望的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目前榮格雷帶叁間臥室的公寓同時也是他的辦公室。坐在一間放滿了計算機零部件的房間里,榮格雷談起了他希望從美國公司源源不斷涌來的軟件定單。雖然這一天也許還很遙遠,因為中國的經濟更多是靠服裝和玩具支撐,而非高科技。 ????那麼這與在印度創業有什麼不同呢?他說,中國有著更好的基礎設施,但是印度的官僚作風不像中國的那麼煩人。在那里開一家公司可能只需用幾天,但是在中國卻要二叁個月。 ????然而,他畢竟還是開了頭,現在他的公司已經有 13 位中國雇員,經營許可的申請仍在辦理之中,公司已經有了五家客戶,他的第一個項目已經為他帶來了大約 1,000 美元的收入,他還在為一家中國證券公司開發股票交易軟件。就像美國人伯恩斯坦(他以前曾是麥肯錫的咨詢師,現在在上海擁有一家物流公司,并且協助創辦了青年企業家協會上海分會)所說的那樣,“生存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 ????譯者:徐梅珊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