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火星生活計劃: 2054 年建5座城
Wenser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但換一個視角來看:人類是否也是地球這顆行星級星球上的“病毒”呢?
畢竟,盡管現有人類文明僅為0.7級文明,尚未達到“行星級文明”的標準,但人類對于地球表面環境的破壞、能源的攫取、生態系統的改造已經日益見長。
由Abiboo發布的全球首個火星生活計劃與其說是“人類拓殖火星的偉大計劃開端”,不如將其視為“人類不得不為自己未雨綢繆做出的努力嘗試”,而實現與否,更是未知數。
最后,希望每個人都能認識到:地球不需要人類保護,人類對于數十億年的地球來說連“螞蟻”都算不上。人類提出的“保護環境”,一方面可能是一個“20世紀至今的驚天謊言”;另外一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在于,人類不得不依靠“體外進化”來不斷增強自己面對復雜多變且顛覆性極強的環境。
陳CC
探索火星這件事本身就不乏爭議,由馬斯克這樣一個商業人物頻頻充當“KOL”,爭議就更大。這個話題也算是人類科幻作品中一個永恒的母題,代表了一種對未來的想象。但當浪漫作品真的走向現實,可能棘手的問題比美好的理想更多。首先就是會讓人聯想到上世紀軍備競賽的教訓,關于霸權的擔憂——無論是國家層面,商業層面,還是更高意義上的,人類文明對宇宙其他物質的。
而且,這種發展的可能后果現在無法預知。再者,馬斯克說到底還是個商人,而且近來種種行為也愈發明顯地顯露出逐利的天性,將這樣的事業交由這樣的人物是否合適?或者說,以他為代表的火星生活倡導者,所有的到底是遠大抱負,還是勃勃野心?總之,這樣關乎全人類的事,還是要謹慎。
鯨落商業評論
1969年,曾跟在阿姆斯特朗身后出艙的“人類登月第二人”巴斯·奧爾德林,說過一句頗具諷刺意味的名言:“你向我許諾了殖民火星,結果我只得到Facebook?!蔽蚁嘈胚@條新聞,多少會令這位老人感到心安,如文中所言,我們離殖民火星越來越近了。
為什么人類一定要移民火星?甚至有朝一日,為什么人類一定要移民至太空更遠的地方?在很多學者眼中,這并非是科幻問題,而是赤裸裸的現實問題。
首先是因為資源,至少在悲觀者看來,在萬年尺度上,地球注定無法滿足人類對空間和資源的需求,向太空索取資源是一種必然。其次是因為安全,同樣在萬年尺度上,大災難注定難以避免(要知道,僅僅兩萬年前,地球海平面就比現在低了120米),人類物種想要長存,去太空開疆拓土,依舊是一種必然。
至于說殖民火星能在多少年內實現,就不得而知了。但我相信,人類一旦踏上移民的腳步,就再也不會回頭。
張國防
對于地球人而言,“火星生活計劃”的暢想和勤奮行知,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首要意義,不是火星本身(那要等到火星移民真正實現),而是人們基于或者站在火星看地球,看這個懸浮于太空中的暗淡藍點......
其一,“致心知”層面:站在火星回望地球,還是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暗淡藍點”視角 -- 看看那個光點,它就在這里。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圣人與罪犯,都住在這里......
這是我們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園......
人類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同時又是何等的稀有和珍貴......
其二,“致科學”層面:就像互聯網來自軍方的研究一樣,太空給予人們拓展思維和實踐提供了廣袤無際的時空;新科學思維、新科學技術、新科學應用,來自于探索太空的事件歷程中,無法預見,但定會發生......
以及,正在發生著。當下的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運載和交通、新貨幣形態、新社群組織形式的討論和探索、新氣候環境生態認知及其行動,很多來自于對火星移民的期望和行動......
楊安琪
人類在火星生活,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水的問題。
火星沒有任何液態水,但是它確實有凍結的極地冰蓋,就像地球一樣,這是火星曾經有液態水的絕對性證據,直到(兩極)溫度驟降至-200華氏度。此外,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在火星表面下發現了巨大的冰凍湖泊和水層,這是對未來殖民來說一個令人興奮的前景。
無需通過外帶或人工制造,便能從火星地貌中提取對人類生存最有價值的資源(水),是邁向殖民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