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羅振宇辟謠跨年演講上座率不足1/3”?
兆古子
品牌效應是怎么來的?為什么一個品牌會成為一個知名品牌?為什么一個品牌會對公眾有巨大的影響力?以我的研究來看,品牌效應是一種疊加效應,是由“多種傳播效應”長時間持續相互疊加,而形成的一個綜合效應。
以羅振宇這個“個人品牌”為例。在很多年前我就聽說有一檔節目叫“羅輯思維”,一個上市公司的老板還特別向我推薦這檔節目。但是我一直沒有收聽這檔節目。之后的這些年間,偶爾也會在新聞中或者是一些網絡信息當中看到關于“羅輯思維”和“羅振宇”,“羅胖”這些概念。我甚至也分不清羅振宇和另外一個姓羅的名人,兩個人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今年看到這一條信息“羅振宇辟謠跨年演講上座率不足1/3”,我終于莫名其妙的上網搜了一下關于羅振宇的信息。然后就看到了羅振宇跨年演講的視頻內容,我這是第一次看到羅振宇本人的視頻,看到他本尊長什么樣子,他的跨年演講最后幾分鐘的內容,我也親耳聆聽了。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品牌效應的案例。對于我這個社會大眾中的個人來說,經過這么多年的關于羅振宇個人品牌各種信息傳播的疊加,終于讓我對這個品牌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并且最終接受到了這個品牌的影響,盡管我還沒有成為這個品牌的付費客戶。這正如我在受到可口可樂和雀巢咖啡多年的品牌信息傳播疊加效應,而成為可口可樂和去點咖啡的忠實顧客一樣。
借用上述案例,我想向企業家群體傳達的一個信息是,個人品牌和企業品牌或組織品牌是可以成為知名品牌的。要成為受大眾關注和喜歡的知名或是著名品牌,是有方法的。主要有三個方法,而且這三個方法是相互糾纏疊加的。
一是對品牌的產品和服務內容要有長期的明確的定位。品牌產品和服務,有了長期的明確定位,才能吸引不斷增多的有相關需求的客戶。
二是要有固定的信息傳播渠道,并且是有多個信息傳播渠道相互疊加影響,且與大眾互動。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要重視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代言人,品牌故事,品牌個性,品牌的溫度和人間煙火,各種品牌事件的渲染。
三是要有便于大眾買單的“變現”的方式,也就是將產品和服務轉換為收費的商業模式。這就是品牌營銷的范疇。對于社會大眾來說,任何品牌產品和服務,都可以有一些免費的內容,也可以有一些公益贊助的內容,但是,必須要實現一定的銷售和盈利。足夠的銷售收入和盈利收入,能夠保證為客戶提供品牌產品和服務的團隊,能夠持續做下去且越做越好。
(兆古德雪)
東木
謠言也是要有“生長土壤”的。羅振宇辦了9次跨年演講,偏偏今年有人謠傳上座率低。這其實多少說明一些問題的。
先辟下謠,那就是今年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上座率確實不止1/3。無論是得到相關人士發的觀眾席照片,還是從網友分享的現場視頻截圖來看,今年的演講觀眾肯定是超過1/3了。
雖然上座率超過1/3,但是往年爆火的景象似乎也并沒有出現,所以“上座率不足1/3”的謠言揭開了羅振宇等跨年演講的一個轉折點就是:看的人越來越少。最明顯的就是朋友圈真的不刷屏了。其實這點已經是老生常談,去年也如此。
我看了演講視頻,羅振宇在現場賣力的活躍激發觀眾氣氛,努力地通過海報、名人名言、身體動作、共情式喊話等試圖制作傳播錨點,傳播效果雖然差強人意,但真的很努力的為贊助商、為觀眾服務了。他的堅持讓人欽佩。
除了羅振宇,今年還有大大小小好多新出現的跨年演講,仿佛這些名人有了感想就想在年末表達一下。其實無論跨年演講是不是雞湯,或許會一直存在,只要有人還愛聽,只要有贊助商認同這種傳播模式。可能就像羅振宇所言,聽得進去的人會一直支持,不喜歡的永遠不會碰吧。
不管演講中的案例是不是靠譜,跳出跨年演講本身,演講者們的公司業務布局、商業模式是真的值得學習的,他們才是靠譜的案例。
天淚妹妹(Honer)
人類歷史正在進入精神文明覺醒新時代,有人唱反調是正常的;正如有人說的:時間的朋友這種模式本身就是成功的可以給很多人啟發!;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是:一定要一個人講四個小時嗎?不能變成人類思想文化界的中國春晚嗎?(175.)
卡沒拉·不慌
無關內容,關鍵是時機不對。如同冬天已來,有人卻在描繪春天和夏天的規劃,此時的人們只關心御寒、冬儲、如何過冬。冬季漫漫,且走且體會吧!
張學峰
羅胖老師的邏輯演講,我愛聽!演講是給能聽進去的人準備的,無關的人可以忽略不計。羅老師的話富有哲理,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