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宣布孤獨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健康風險堪比一天抽15根煙
東木
孤獨這個事兒能夠進入世衛組織的視野,看來孤獨威脅人類健康已經成為日益嚴重,不能忽視的問題。
其實,孤獨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屬,實際上在各年齡段都是普遍存在。而對于孤獨的拯救,成立相應組織予以引導固然有必要,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一下孤獨產生的根源更是長遠之計。心理學上講,人際互動有兩方面,一是合作,一是競爭。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都是和平發展,和諧共生的伙伴關系。國家如此,組織如此,家庭如此,個人之間亦如此。
因此,健康領域的孤獨,是與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土壤截然分不開的。要加強對孤獨的認知,首先要著眼于對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等的認知,找到人與人之間產生割裂,造成孤獨的根源。只有解決了根源的問題,人與人之間友善、和諧成為常態,那么孤獨也就自然不會存在。
兆古子
2023年11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孤獨”是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同時成立一個新的社會聯系委員會,推動“孤獨是全球公共衛生優先事項”這一認知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承認。這里所說的個人孤獨,是不分年齡,地域,階層的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球的智慧和社會各界各方的參與。我這里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中摘選“與消除個人孤獨痛苦”有關的點滴精華內容,分享給“正陷入孤獨狀態或是想幫助他人消除孤獨狀態”的讀者朋友們。
我要分享的內容來自我本人特別喜歡且強烈推薦的中國經典《道德經》。我摘選的原文是這樣的:“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是以早備,早備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恒,莫知其恒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每個人活著就在追求幸福,也應當追求幸福。人類的壽命是那么短促,我和你,我們有一樣的命運,就是追求活的久,活的安樂穩當,話得喜樂精彩。
而要獲得幸福,我們都要明白一個事實:世界是平衡的,要獲得就要付出。中國的諺語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所謂的個人幸福,這件事本質上是一個交換,我們付出,然后獲得。
那么我們拿什么付出呢?能夠真正讓我們獲得持久幸福的付出,是我們自身積累的美德。
人世間,很多人可能看重的是錢,或是權力。可是,人們往往缺少錢,缺少權力。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由于缺少錢,或是缺少權力,那么似乎人類大眾就不可能得到想要的幸福。事實是這樣嗎?現在,我要借《道德經》揭開這個秘密:每個人自身所積累的美德,是最真實的幸福的根基,是一切財富和成功之源。
世界之大,宇宙之廣。與人類外在的一切環境資源相比,人類個體所擁有的、可自主運用的能量和智慧,是極其有限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要與外在的世界進行交換時,我們的付出是有限的。而個人要獲得任何成功和財富,都需要付出自己能量和智慧,去向外部世界交換。
因此,個人要得到更多幸福,就要在平時注重不斷的積累。什么是積累?一方面是不浪費時間、不浪費精力、不浪費感情、不浪費財物,另一方面是要提前儲備自己的與人為善的美德,潛在的各項能力,才干,勞動成果,互惠互利的人際關系,主動善意對待他人的意愿。
這個“提前加以積累和儲備”的意識,非常重要。為了達成幸福的目標,為了享有持久的當下的幸福,就要不斷的儲備是我的潛力、潛能、充裕的時間和精力。這不是要做不肯花錢的吝嗇鬼。這是為了要過上永久幸福的生活。
人類是團體性的存在。人類在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互助互愛的群體情景下生存,繁衍和發展。因此,個人幸福生活,也是自己和所愛的人的幸福生活,也是自己和所愛的人以及與自己發生各種關聯的全人類的共同幸福生活。
什么是個人不斷積累的“美德”?個人的美德,就是堅定的信服和踐行——已經被人類歷史反復證明的“善有善報”的人世間根本法則。這種踐行善有善報的美德,不是理論,不是概念,而是體現在所有言行中的行為準則。
與人為善的美德,化為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積累有益于自身同時有益于大眾的知識、能力、經驗、思考、錢財、體能、友誼、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等等。在此基礎上,用這些持續不斷的積累,自覺轉化為各種善意言行,幫助到自己的生活事業以及他人的生活事業。
這些實實在在的積累,就是“重積德”。那些堅持憑自己的刻苦耐勞,不斷有所積累的人,能夠堅持毫不浪費,愿意善意付出,取得自利利他的結果。這樣的人,就不會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就可以長久地過上幸福生活,而且可以建立美好的家庭、美好的團隊、美好的世界。
通過這樣的不斷積累,而擁有深厚美德的人及人群,能夠堅持這樣做下去,就可以扎下深厚的根基,就可以高瞻遠矚,成就美滿人生。
總之,每個人要務必重視這個“積德”。這樣做,個人、家庭以及人類的后代子孫的幸福生活,就不只是幾十年,也不只幾百幾千年了。
(兆古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