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非常缺石油
范祥和
石油不僅是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還關乎國家安全、能源安全和經濟穩定。而隨著技術進步,液化煤技術和天然氣轉化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可以部分替代石油作為能源。除了石油天然氣外,中國還有大量的可再生資源,中國還在大力發展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替代能源,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推廣節能技術、提高石油產品的加工效率,以及優化交通工具的能效,都是節約石油資源的重要措施。
兆古子
中國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可持續的未來,在于要堅定不移的建立全球化的友好對外關系。中國傳統哲學有悠久的“天下一家”的世界觀。這個高瞻遠矚的世界觀,讓中國人民自古及今認識到天下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僅是相互平等,而且要相互幫助,相互友愛,和平共處。
這是中華民族歷經內憂外患,而能繁衍不息,文明昌盛,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中國人民的個人和社會意識,始終認識到:社會要不斷向前發展,每個人都應當不斷與時俱進,整個社會也要不斷與時俱進。在個人發展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走創新之路。
這個持續的創新之路,不只是創造新的物品,同時也要不斷的革新社會制度,每個人也要不斷的去革新自我意識,最終實現所有人的真正幸福,并且把人類共同的幸福生活延續到后代以及永久的未來,使人類社會永久發展下去。
今天的中國人民,基于全民對科學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基本上擺脫了幾千年來的各種迷信教條,日益認識到: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基于平等互惠的全球自由貿易,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人員往來,這是創造全人類幸福的必然趨勢。
正是這種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追求,使得中國人民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堅定的奉行“尊重彼此獨特性,不干涉對方內政,不侵犯對方主權和領土”的原則,以友好平等協商的方式,開展全球經濟貿易合作。
中國向全球各國和地區采購能源和原料,嚴格遵照相關國際法和不同國家的內部法律,基于公認的全球貿易規則,來進行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國也積極出口世界市場所需要的原料,中國的全產業供應鏈的制造業,向全球提供物美價廉的各類商品,為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減低全球通貨膨脹,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人的天下一家的意識形態,中國人民的勤勞簡樸,使得中國人民從不認為哪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人的敵人。中國愿意與任何國家和地區人民和平共處,進行互惠互利的經貿合作。
同時,基于人人平等的人道主義原則,中國人民堅定的反對任何形式的自認為高人一等的種族主義,堅決反對種族主義者對他人財產的掠奪和生命的侵犯。中國人民堅持這樣做,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發展,有助于消除——各種基于過去歷史遺留下來的迷信教條所產生的種族主義——對人類安全、財產和生命的威脅。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中國人民堅定的奉行和平發展的方針,對外平等友好相處的方針,對內堅持科技創新,普及全民教育,勤儉建國,艱苦奮斗,因而達成了今日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繁榮、全民消除絕對貧困的良好局面。
面向未來,中國人民只要堅持平等互惠的全球合作,只要堅定平等待人的處事態度,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建立“和平友好相處,共同和平發展”的牢固的多邊關系,那么,我們就必然能夠實現持續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
同時,我們也會通過各種科技創新,實現能源的多樣化,尤其是對于太陽能的進一步的科技創新,實現更大限度的開發和利用太陽能。最終減少對石油之類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
(兆古德雪)
張學峰
對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及產能的需求日益迫切。新能源車要大力支持發展,實施石油替代戰略。水電、風電和核電要齊頭并進,加強儲能技術的研發和運用。增加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多方開拓進口來源,爭取交易方放低石油價格。石油是工業與交通的血液,要千方百計的保障石油進口,滿足國內市場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