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最新演講!
醉夢長安渡星河
當今,世界經濟正在由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過渡。數字經濟包括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計算機時代, 2000年開始的互聯網時代, 2020年開始的智能化時代。所謂數字經濟就是數字技術在一二三產業的應用,由此產生新的商業模式。近年來,黃奇帆在公開場合對我國經濟、產業,以及人工智能發展等方面發聲較多,這次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又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數字經濟發表觀點,也是引發關注。
早在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會上,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可看作是我國第一份關于“數字經濟”的官方文件。到了2017年兩會, “數字經濟”首次出現在政府報告。中國的數字經濟水平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據《2018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報告》示,美國和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得分分別為 84. 24和 63. 05。資料顯示,2017年到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 27.2 萬 億增至50.2萬億元,總量居世界第二,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 32.9%提升至 41.5%。中國數字經濟正步入從量變到質變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數字領域標準體系與國際規則競爭日趨激烈,在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涌現的環境下。既要看到,我國與一些國外數字經濟的差距,如何抓住關鍵核心技術,讓“卡脖子”不要發生在中國的數字經濟領域;也要看到我國省際間數字化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一些可能拉大省際經濟發展差距數字鴻溝。我國的數字經濟發展任重道遠。
張國防
黃老師劍舞外灘,言之鑿鑿,立論惶惶。
數據確權、交易、跨境流動,這里提到的每個詞語,當下金融監管周期位置、市場劣幣驅逐良幣悖論、社會均衡調節等宏觀治理周期中,冷冰冰、血淋淋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換幾個詞匯:加密貨幣、非法集資、資金外流,隨便一個十年期起。
可不為所動,揮刀一斬,內部是“抽刀斷水水更流”,外部的相對性上,徒增時間成本,除非不再參與頂級博弈競爭,正像13世紀的伊斯蘭,以及后來的南美巴西阿根廷。
顯而易見的毋庸置疑,大模型技術將重塑生產消費各類經濟業態,創造大量新的應用場景和生態。這不是不進則退的問題,這是有沒有門票,是不是被擋在下一個時空的問題。
數字底層技術、核心算法、關鍵軟件等領域捉襟見肘;如果不能開放鏈接全球統一自由貿易市場,并非生產的產品有沒有市場的問題,而是沒有辦法生產產品的問題。
數字規則,美式數字治理強調數據跨境自由流動、數據非本地化存儲、數字服務市場準入等;
歐式數字治理強調個人隱私數據保護。
數據跨境流動、數字服務市場開放、數據本地化存儲、公共數據開放、個人隱私數據保護、數字安全等關鍵數字治理議題方面的破題,對于社會治理體制規程、學校課程的邏輯設計、全民科學的認知和再學習等方面,想要融匯貫通,存在結構性、物理性阻隔。
何以解決?
黃老師提到數字經濟的改革和開放,包括與新加坡發起的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系統性對標對表、數據跨境流動管理分權、發展離岸數據加工業務、數字支付“走出去”和開展跨境結算服務、探索“數據可用不可見”新型交易方式進一步探索數據跨境交易模式等。
在我看來,宏觀上可以另外一個維度宏觀架構:
就地理視角的統一市場而言,中C的南方,是中華文明的“新大陸”。歐洲的新大陸-北美,是15世紀發現的;中華的新大陸 - 南方,13世紀方才并入文明。
相對于北方的小農經濟、斗嘴嘮嗑官本位,南方新大陸市場中活躍、不拘一格、結構性品質和高效。北方,與古典、傳統的歐洲相像。
所以的,基于這樣一個地理視角的認知,數據技術、美式數字規則兩方面,交給南方;歐式數字規則方面,交給北方,具體而言是帝都。
具體而言,參照上述具體規則章程治理意見和建議。
架構即系統動力所在!這是架構師的職責和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