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IPO突然終止!
譚浩俊
針對近期有自媒體報道新股發行上市“關閘”、發行上市標準變化等情況,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不存在IPO(首次公開發行)“關閘”情況,不存在提高上市門檻的情形。負責人說,證監會加強一二級市場的逆周期調節,在充分考慮二級市場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更好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近期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是維護市場穩健運行的安排。
每當市場處于相對低迷狀態,監管機構就采取放緩新股發行節奏、收緊IPO措施,看似主動介入市場,對市場實施調節,實際是被動應對,效果不佳,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要知道,收緊IPO這樣的手段,更多應當用于市場資金緊張、投資者心理恐慌時,而不是單純的市場低迷。單純的市場低迷,收緊IPO只會讓市場更低迷,投資者信心更低。
眼下的市場,并非資金緊張,也非投資者手中沒錢,而是信心不足。解決投資者信心不足的問題,決不是收緊IPO,而是活躍市場交易,擴大市場交易范圍,讓投資者在交易活躍中增強信心。新股發行,實際是活躍市場交易、保持投資者投資熱情的一種重要手段,應當更好地發揮IPO的作用,而不是收緊、甚至暫停IPO。如果這樣,只會讓投資者的市場預期更低、投資熱情更差,投資信心更加不足。反過來,就會讓市場更加低迷、交易更加難以活躍。
對IPO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收緊和放緩節奏,而是改善和優化結構,亦即在市場活躍時,將一些融資規模較大、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的企業IPO;在市場相對低迷時,則將一些小而好、投資者更為關注的實體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放入市場,讓投資者從這些企業身上感受投資的喜悅,增強投資的信心。而從目前的市場來看,顯然應當是投放一些小型的科技型企業,讓這些企業扮演市場鯰魚和泥鰍的角色,攪活比較沉悶的市場之水。收緊IPO,則只會讓市場之水更死、更沒有生機。
可以理解的是,面對市場持續低迷,管理層想通過收緊IPO的方式,讓市場不再被“抽水”,避免池子中的水更少。實際是,池子中有的是水,是魚太不活躍,是魚沒有看到池子中的水是滿的,可以自由暢游。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投放更多鯰魚和泥鰍,把池子里的水攪活,而不是停止投放鯰魚和泥鰍。收緊IPO,一定程度上是因噎廢食,是杯弓蛇影,目前的市場,最需要的是補充新的能量,增加優質公司,活躍市場情緒。
當然,新公司的進入,必然會增加市場資金的需求,如何化解這一矛盾,可以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吸引增量;一是優化存量。吸引增量,當然是通過增加新股發行,把場外資金吸引進來。在此基礎上,再配合政策,激活市場,激活投資者情緒,激活市場交易。IPO是能夠起到這方面的作用的,IPO不是“抽水”,而是活水,是把沉淀在市場深處的水攪活,進入到交易層面。這其中,控制好新股發行價格很重要,不能因為企業需要就無限制地放大新股發行價格,那樣會對市場帶來不利影響的。只要控制好新股發行價格,有序的新股發行,是能夠吸引增量資金入場的,也是能夠對激活市場交易之水發揮積極作用的。
優化存量,關鍵要加大退市力度,對垃圾公司“零容忍”。有些垃圾公司,已經在市場招搖撞騙很多年了,仍然在招搖過市,仍然用各種完全不符合市場要求的方式欺騙投資者,并占用著大量市場資源。這些公司,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和破壞作用很大,對投資者情緒的影響也很大,必須通過加大退市力度,讓其退出市場,把占用的資源讓出來,把資金騰出來。更重要的是,垃圾公司被清理出市場了,市場的純潔性會越來越強,市場的交易空間會更大,投資者信心就會隨之增強。
收緊IPO,手段太被動,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是傷害性的,會讓投資者更加不信任市場,更加對市場前景充滿悲觀情緒。投資者現在需要的是信心鼓勵,是用新資源帶來新希望,用新股發行激發投資新動能。切不可用放緩IPO給投資者信心雪上加霜,只要信心不失,資金就不缺。擔心新股發行會讓二級市場承受不了,恰恰是管理層缺乏信心的表現。管理層缺乏信心,又怎么去增強投資者信心呢?因此,必須恢復IPO,與投資者一起,把丟失的、降低的信心找回來。
成寶拉
廣新控股集團債券報告出現的“那要不住哥哥家里”錯誤已經成為了業界的笑談,而涉事的中金公司也被群嘲。要知道,中金可是國內頂級的投行。
再看看龍江和牛的情況,如一家券商連申報材料都做不好的,實在是不好在圈子里混的。搜索華龍證券,發現其自己早在2017年就申報了IPO,但迄今也沒有成功上市,這期間還有諸多的新聞,譬如公司整改、高管更迭以及涉及藍山科技欺詐發行案,可謂是命途多舛。
財務情況前后不一致其實會引發投資者的猜測,是不是虛增了收入,還是有其他情況。這其中恐怕也有會計師的問題,畢竟作為乙方的券商,主要工作還是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