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盛再次"力挺"A股?
朱霄
開宗明義,諸位可以不信反彈,但要信政策底。
7月24日局會的重點在于穩住下半年經濟,特別是明確提出了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任務,將資本市場列為一個重要的政策發力方向。緊接著證監會召開了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表示要“確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在資本市場領域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跟著指揮棒首先發力的就是官媒宣導,特別是經濟日報8月3日刊發的《促消費,資本市場大有可為》,乃一時的現象級作品,那句“讓居民通過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賺到錢”通俗直白,令人浮想聯翩、拭目以待。
等到8月18日的證監會有關負責人答媒體采訪,落實”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出爐,也被稱為“活躍資本市場25條”,政策立意是完善制度建設,兼顧當前挑戰和長遠發展。如果這“一攬子”還有一些頂層設計的務虛感,那么十天之后則有更接地氣的干貨利好。
難忘8月27日那個周日,政策層排出了減半印花稅、優化IPO與再融資、規范減持、降低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的工具陣容,形成“四箭齊發”的喜人局面,公認的“政策底”出現了,以至于有人戲稱“建議連夜開盤”。
但8月28日明漲實跌的大陰線讓先登勇士們又進了一遍陷坑,甚至從7月24日算到9月13日,大盤居然還是下跌的。領導們已拿出誠意,股市還這么不識抬舉的話,那一定是有奸人作亂。于是自8月底起,量化、融券、外資等都被民間揪出來批斗,當做新一期牛市絆腳石的有力競爭者。
所以我們又看到了這矛盾的一幕,一方面我們通常把A股的“不成熟”主要歸咎于散戶過多、機構投資者過少,另一方面又要指責那些散戶把握不住的機構專用工具是不公平的鐮刀。
我認為這些爭議更多是大眾在失望后的情緒宣泄,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仡欉^去50天的脈絡,我們還是要相信這樣一個邏輯,大領導在7月24日已交辦了一項任務,執行者在拆解這個任務目標時,也不會一次性做個過程管理就要交差,倘若階段性成果不顯著,我們有理由認為還有后招,至少這個呵護成長的氛圍是一直在的。
但8月28日以來的行情又在提醒我們,經濟和股市都處于弱復蘇狀態,這與過去增長慣性強大的情況有很大差異,指望松一松剎車就能竄出去,那是不現實的,政策底決定了下限,但上限還要看發動機的勢能是否得到了足夠的積聚。
白小黑
高盛這次發布的研報表示,要對中國股票維持超配,看上去似乎在"力挺"A股,唱多A股,這不禁會讓很多股民振奮一下。
不過,以高盛往常多慣例和風格,這次維持A股超配,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A股已經處于一個低點,價格太低了,現在買入自然很劃算,對高盛來講,低位買入之后,等到達到了預期收益拍拍腿就撤也是有可能的,至于高盛認為自己投資A股的預期收益會有多少,才能看出來高盛對A股是怎么評估的。
仰度
在美國開始降息前大A不會有大的行情,現在大A就是提前躺在地上,美國想抽流動性也抽不動,等美聯儲扛不住的時候再順勢起來。
張學峰
港股這幾天表現優異。南向資金,是從 A 股市場流進港股的資金,今天是 A 股凈流出。A 股今天跌幅明顯,但是銀行理財收益大面積轉正,多數基金也有較好表現。A 股市場 3 個交易所的股票容量全球第一,總市值全球第二,A 股融資額全球排名前三,為什么還有人對 A 股市場有意見?原因是很多人炒股沒有賺到錢,或者說只是小賺一點。沒有賺到大錢,可能是你投入的成本偏少,也沒有把握好交易時機。如果資產充沛,可以嘗試投資多元化,資產要以多種方式存在,而不是只顧著炒股。投資有風險,要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不急功近利,不只看短期收益機會,要注重中長期投資形勢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