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六大行齊出手,前三季度加大信貸投放
譚浩俊
動作之快,反應之靈敏,充分說明金融機構的政治敏銳性是很強的,思維活躍度也是很高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僅是對實體經濟重要性的肯定,也是對實體經濟發展寄予的希望,更是向各行各業發出的號令。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需要再討論、再爭論、再統一認識,而只需要研究如何支持,從哪些方面支持,如何才能精準有效支持。
圖片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更是實體經濟的血液。支持實體經濟,是金融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金融不支持實體經濟是失職,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不夠、效率不高、精準性不強也是失職。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問題上,金融部門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精益求精、沒有自我滿足。誰要是認為自己做得很好了,恰恰是做得不好的表現。好不好,要實體企業來評價、社會來評判、實體經濟發展效果來評估。否則,就是自吹自擂,就要問責。
從五大行發布的公告來看,無論是定位還是做法以及取得的實效,都顯而易見,也值得肯定。如工行的制造業貸款增幅37.5%、綠色貸款增幅34.0%、戰略新興產業貸款增幅 59.2%;農行的縣域新增貸款超9000億元;中行的綠色信貸增長約 36%、普惠貸款增長約 35%、民營企業貸款增長約 18%、境內制造業貸款增長約18%;建行投向制造業的貸款人民幣 2.2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400億元,增幅32%;交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保持較快增長,增幅均超過境內人民幣各項貸款總體增幅等,體現了金融機構的實體經濟意識在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在加大,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穩定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兩年來,還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讓利方面做出了積極行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環境確實得到了較大改善。
圖片
那么,為什么中央又要反復強調、反復要求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做好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呢?除了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實體經濟對穩增長、穩就業、穩民生的重要性越來越強外,與前些年金融部門支持實體經濟的行為不夠規范、操作不夠合理、方向不夠正確也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領域、政府融資平臺等非實體經濟領域,且引發社會資金“脫實向虛”矛盾,是緊密相連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對金融部門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五大國有銀行,作為金融的信號燈、方向盤,如何才能高效精準地支持實體經濟,就顯得更加重要而緊迫。
必須真正確立“實體”意識。銀行是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即便在經濟多元化、產業多元化格局下,實體經濟已經不是唯一支撐金融業發展的經濟形態,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經濟再多元、產業再豐富,金融部門也不能忘了實體經濟這個挖井人,而必須一如既往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確立強烈的“實體”意識、“實體”觀念。
圖片
必須堅決摒棄眼前利益、個體利益。支持實體經濟,不同于支持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等,眼前利益很多,產出效益也很快,卻缺乏可持續性。實體產業投資回報率較低,很多的產出時間還很長。如果沒有全局利益、長遠利益觀念,是做不到、做不好的,是不愿做的。因此,高效精準支持實體經濟,就必須要有長遠利益、全局利益觀念。這一點,對金融部門很重要,也很緊迫。
必須暢通政策傳導機制。近年來,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問題上,中央反復強調一句話:暢通政策傳導機制。這不是老生常談,而是金融部門確實沒有做好。定向降準、定向降息、公開市場操作等,釋放了大量資金,也明確了資金投向。可是,最終結果,都流到了房地產領域和政府融資平臺,譬如消費貸、經營貸轉房貸,就是最典型的問題。因此,暢通政策傳導,十分重要而緊迫,切不可讓政策在執行中大打折扣。
必須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辦法。政策落實得怎么樣,資金有沒有真正流到實體經濟領域,不能只靠銀行自己說,而要通過考核辦法來體現。很顯然,目前的考核辦法與體系,尚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約束作用,必須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譬如對實體經濟的界定、對資金投放的界定、對自報數據的抽查,以及必須達到的標準等。如果達不到要求,就要問責金融機構負責人,還要在薪酬考核等方面充分體現。
晨曦
這個時候六大行齊發公告,放出各種前三季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成效的數據,一來有為20大獻禮的成分在,二來就是之前A股又跌破了3000點,也有釋放利好拯救股市的意味。尤其是為進一步提高外資投資A股的便利性,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外資適用特定短線交易制度的兩項政策。這或許說明,今年在全球加息的大環境下,外資對A股的參與度有所降低,確實撤出不少。未來如何吸引外資,是穩定股市的重要條件之一,不過,美聯儲加息步履不停的話,外資收縮的態勢恐怕很難改變。
閑適
信貸投放要關注投向和投量,也就是通常講的信貸結構,壘大戶是銀行信貸投放選擇。所以房地產業和地方融資平臺在銀行信貸結構中占比過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仍然需要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