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公司被曝設立“新部門”專管00后
蔣逢震Jennifer Jiang
不清楚這個為00后設置的部門是臨時的還是固定的,也不知道這個專門設置的部門的職責是什么,因為文中還說了這些00后還同時歸屬其它部門。似乎這是個平行于公司其它部門而存在的,這些00后接受的是矩陣或雙重管理。
如果是臨時的,比如入職前三個月,起到入職培訓的作用,那也可以有;如果是為了某一個專屬00后的專項工作,比如很多公司的業務創新部門都用年齡做了硬性要求、喜歡用年輕人或職場新人,那也是常用的人力資源管理常態。如果是認為00后難管,而專門這樣設立管理架構,那我們的管理水平是不是大大地退步了呢?因為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輕人、職場小白總是存在的,年輕人的思想和想法不同這在哪個年代都存在,只是各自的表現情況不一樣而已。怎么到了00后就這樣設部門呢?!
以年齡維度來給某些崗位或部門或行業設限本是正常,但國內職場這幾年年齡限制主要集中體現在35歲以上的人,從而引發了廣泛的且不得當的“年齡焦慮”或“中年危機”。比如大家常拿來對標和說事的華為公司,常說35歲以上的人不適合再在華為云云,又比如地產公司在三年前招一名招商總監就明說非85后不可。似乎年輕人才有創新能力和干勁,其他年齡段都是廢才。但當我們放眼全球,聚焦科創公司或時尚行業,掌舵創新的都是“高齡老人”。人家的公司里,公共場所白發蒼蒼的在崗位上敬業、職業的多了去了。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用人的年齡態度改與時俱進進地扭轉了。每個年齡段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這些優勢是相互不能替代的。
客觀平和地對待年齡在工作和生活的位置,不以年輕而竊喜,不以年長而焦灼,大家會更輕松融洽。這樣也才會有超強的集體凝聚力和創造力。
石景山辛芷蕾
我覺得不能說00后整頓職場,只能說00后有了自己的堅持。新聞中的公司,如果把整頓00后的精力和財力變成福利給到00后,想必效果會更好。
每代人有不同時代賦予的性格特點。如果說00后“不服管”,只是他們與現在由60/70/80后建立的公司有代際差異罷了。等時代的浪潮席卷,90/00/10后創辦的公司成為市場上的大多數,如果70后80后沒退休加入了,會不會有話題:“如何推進70后80后的創新意識?”“如何解除他們身上的老舊規矩束縛?”
1990年代以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隨著科技發展,時代變化越來越快,未來的年輕人看到的世界,和現在公司老板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估計每5年就會有一道代溝,這是公司與社會必須適應的人才進化。
待00后占領勞動力市場,管理層與其PUA年輕員工,給他們畫大餅,不如把講給他們的道理講給自己聽:“要適應環境,不能讓環境適應你。”
石榴姐
作為一名80后,記得看到過最多的消息就是90后們在職場上多么率性而為,在面試、就職和離職過程中都有諸多奇葩的事情發生,奇葩的離職信,奇葩的對待領導的方式等。而如今,90后歲數比較大的已經到了而立之年,經歷了幾年職場的摔打和磋磨,估計心性現在平靜和很多。
現在已經輪到了00后們步入職場了,比起90后,00后們可能是更難管的新一代,對于很多公司,00后的不斷加入的確帶來了很多管理上的挑戰,公司成立這種部門,的確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意義,但會不會造成歧視00后的問題,可能還需要好好把握。如果沒有對公司所有的員工采取一視同仁的管理方式,而僅僅是因為年齡就區別對待,恐怕也有違背勞動法的嫌疑。
王律
共青團的行政化處理?
若與老同事在一個工作團隊,該怎么考核績效、安排工作? 若00后組成獨立的團隊,不與老同事搭配起來,在一些項目上實際上很多公司這么處理了,但若是全公司普遍性這么做,企業傳承如何處理?會不會造成企業內部的人為壁壘?
個人覺得,作為企業文化管理、精細化管理,針對不同人群做針對性差異化管理是有益處的,過份凸顯特殊年齡斷絕對化了,毛病可能會更大。
牧涵子
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摸索,千禧一代2022年開始走出大學校門,社會也好,企業也罷,需要給數字化一代提供新空間。有人說,千禧一代大學畢業生是新三屆,因為他們歷經三屆新冠,就業壓力與心理波動疊加,企業若真心引導,其實完全不要想得那么魔幻。
L.Ling
一個有意思的舉措,只是不知道初衷和用意具體為何?
不管怎樣,應該是覺察到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特點;管理根本上是人的工作,有針對性的工作往往可以更加行之有效。以年齡段來劃分管理單位,比起以往更多依照工作內容進行劃分,算是側重關注了人的因素,算是一種進步。
只是,雖然同為00后,價值觀念、行為樣貌就都一樣么?這是不是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劃分標準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該公司的舉措具有一定的實驗性。
另外,也是更根本的,就是公司對于“管理”的理解。是要圈而治之;還是以更匹配的溝通方式,向00后學習,和00后協商,互補長短,合作共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