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百億私募出事:部分產品跌破預警線
溫和的強硬派
中國的私募基金經過18年的發展,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了!
2004年趙丹陽會同華潤信托發起設立第一只赤子之心產品時,他可能不會預想到境內的私募基金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從早先以絕對收益為理念的股票多頭產品,到后來的市場中性策略、量化指增、CTA和套利策略,發展到今天的私募基金已經呈現了種類多、策略豐富的特征。相比于更加規范化、制式化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這些特征表現得更加明顯。
這些策略多樣的產品在凈值表現上也有極大的差異,指數增強產品顧名思義,雖然有增強,但走勢卻和指數高度相關,必然呈現高波動的趨勢;注重絕對收益的股票多頭可能在市場回撤20%的情況下把自己凈值的回撤控制在5%以內;而套利策略注重收益的性價比,3-4的高夏普比例自然是常態。對于這些“性格各異”的產品,如果我們試圖通過統一的方法來進行評價和約束,那最后的結果一定是非??尚Φ摹?br />
至于預警線和止損線制度,這是在私募基金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約定俗成”,但這套體系本身是針對絕對收益特征的股票多頭私募基金而形成的,如果用這套體系去評價指數增強私募基金,可能會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認購指數增強產品的投資者,明明是高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在市場低點時長期持有,但卻在股市走低時被“砍了倉”,這才是真正的“冤枉”。
預警線和止損線制度是針對于投資者的有效保護,這話不錯,但必須要遵從私募基金策略多樣化的特質,不同類型的產品進行不同的安排,這才是符合產品特征的正確選擇。至于近期從但斌開始的1以下凈值不收管理費、到大量私募基金和投資者溝通去修改預警線止損線,這些都是私募基金從業者對于私募基金行業深度思考后的實踐,從私募基金頂層架構完善的架構看,都是值得鼓勵的。
但私募基金還是不能把鍋都甩給預警線制度,以靈均和幻方為代表的超級量化私募,其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他們的能力范圍,這更是值得詬病的地方。如果只是把問題丟給制度,而不反思自己的管理邊界,這才是真正不負責任的表現。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許多量化私募的指增產品跑出了極好的業績,但今年都走勢不佳甚至落后于指數,這和量化私募快速擴容是有極大關系的。業績好之后規模膨脹,再變成業績平庸,這已經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歷史上演過很多次。城頭變幻大王旗,私募基金盛極而衰的因果律,更值得私募基金投資者去關注。
我與春風皆過客
個人對近期私募產品跌破預警線的消息已經免疫了。現在只要是家稍微知名些的私募機構,貌似都能被挖出跌破凈值的產品。在目前整體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最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對未來是否出現改善的預判分歧越來越大:一些機構選擇躺平,還有些機構覺得可以賭一把,選擇折中的貌似很少。
?
高呼或者已經下調預警線的私募明顯屬于賭一把的。那種提出把止損線下調到0.65建議的機構,不知道對自家產品的勝算預期有多高。另外,在4-10倍高杠桿加持下,一些量化私募未來如果真的增加不設預警線、止損線類型的產品,在我看來這就好像是在拷問投資者的靈魂,賭么,傾家蕩產那種。至于躺平的,代表人物非前段時間被禁言半年的那位大佬莫屬。
?
對資本市場來講,極端情緒絕不是什么好事。什么事情一旦帶了情緒,就很容易感情用事而導致誤判。作為一個投資人,在亂世之中,過硬的心理素質要比技術水準更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