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網友!少林寺也要進軍房地產?
張國防
參與經濟領域并不應是大新聞,如果投身于“科學技術”,才是。
建于農耕時期的武當、少林等,源于宗教淵源而設立。
比如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建制之時,一般也會賜予封地,也就是良田土地,以供滋養;后續或寺或廟或寺廟經營得當(包括信徒供奉、皇家敕奉、土地收租等),也會購置更多良田土地。
社會發展轉型期的少林武當們,其實也是風雨飄搖,晝不保夕,
進入工業時代,及至二十一世紀,經濟以生存及發展,也就有了相當于過往購置土地收租子的經營運作。
“宗教”,與“經濟經營”,素來并不相悖。
基督世界中宗教執經濟、政治牛耳千年,14、15世紀資助了歐洲文藝復興的美第奇家族起初的銀行生意最主要的客戶就是教皇,他們是教皇的金融顧問(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教皇通過銀行的間接服務資助了文藝復興)。
不過,畢竟,少林寺的緣起和過往的身份中,有著世界佛家寺院、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銘牌,是宗教場所,是宗教符號。
如果“宗教”直接參與了“科學技術”,那才是新聞點;這則新聞中提到的相關企業名字中帶有“科技”二字。
“宗教”與“科學”的探究,500年來,從來都是大課題、大主題。
無論從對象還是方法上講,科學與宗教都是截然不同的兩大領域。
科學可以讓蒸汽機和煤炭結合、內燃機和汽油結合、可以建設規模化生產線、可以讓熱帶氣候涼爽寒冷帶溫暖如春、在硅片上雕刻用作計算、在光纖力傳輸數據用作共享協作和交流,這些,宗教無能為力;
但面對生老病死的臨門一刻,宗教可以給予結構化撫慰;面對本我自我合一的澄明狀態,宗教可以給予蟲洞式助力。而此時的科學,無計可施……
牛頓、愛因斯坦、康德的盡頭融合了宗教。
因為科學之外,大家也看到,最早的時候,上帝無處不在,世俗生活無不受其影響;漸漸的,他悄然隱去,把整個世界留給人類,任憑他們爭執不休;
相對應,芝加哥大學文學教授諾曼?麥克林恩老先生在他的<大河戀>中追憶他的身為長老會牧師的父親,小時候父親教他們釣魚練習揮桿時以其邏輯嚴密到頗為科學的話術說:宗教,是一套溫暖的話術和體系,就像磁鐵一樣的外部工具,使得自己排列組合、取舍有度、格物致知、有條不紊,然則獲得力量和美德,繼而擁有藝術和優雅......
另一面,1633年因異端言論獲罪的伽利略,350年后教皇為期恢復了名譽。
西方圖書、電影、戲劇、繪畫......500年里無數人都在探討、探究這樣的問題;
但往往會發現,只有宗教和科學統一起來,才會更好的闡述一些主題:我們處于怎樣的時空、我們如何表達自己、我是誰、我們是誰、開放共享協作地球、世界如何運轉、我們如何組織自己......
以及的,還有科學和宗教加起來都無法闡述的主題,比如人與家人、與故鄉的心靈瞬時鏈接,既不是科學,也不是宗教,而是人的本我自然屬性;
相對來說,科學和宗教,只是人類創造的外部性話語體系之二。
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Robert Wright給予他2017年出版的新書
冥修,是人們與大腦本腦溝通的一個通道;2500年前的釋迦牟尼就是通過冥修,觸及了大腦本腦,認知了洞見,提出了一系列主張。
同樣,每個人其實都可以通過冥修或者其它方式,與大腦本腦感知交互。
比如<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作者Yuval N.Harari,橋水基金的Ray Dalio, 蘋果的Steve Jobs,Meta的Mark Elliot Zuckerberg......
如此,少林寺的商業運營,其實是傳統少林的一脈相承,并無實質突破;
倘若站在“佛家”與“科學技術”(探究而非應用)的交互前沿,用包括但不限于“冥修”作為蟲洞鏈接,做些宗教與科學的對話,那才是少林V2.0版本,躍遷至新的千年時空......
===
引領Manuel
我曾經在飛機上遇到一位浙江省某寺廟的主持,飛行中他一直向我游說他的佛家文旅地產項目,投資體量當時很驚人,總共三期需要70個小目標,當時的我很詫異,還以為這些僧人僅僅停留在奢華生活,實際上我的確低估了他們的雄心和實力,他們早已經是許多上市公司的實控人,早已在民間資本領域長袖善舞善,他們所擁有的社會資源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他們所滲透的領域是很多人懷疑人生,僧人下了班,扔下僧袍不是去娛樂就是趕赴各種政商大佬的酒局,歌舞升平,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經歷和見聞呢?
夏沐子
可能沉浸在武俠小說世界中的大眾們,還覺得少林寺青燈古佛,名門古剎,一片凈土。但是要我說,少林寺進軍房地產有什么好稀奇的,這么多年來,伴隨著國內旅游業的發展,少林寺早就商業化了。
而釋永信本人,現如今也并不像一個僧人,而是像一個大腹便便的成功企業家了。這樣的少林寺,已經成了一個集團,布局一下房地產市場也沒啥好奇怪的。只不過,在這個環境下布局房地產,是不是有點時機不太對呢?
觀星
何以至驚?翻看歷史,宗教從來都不是安享清貧的特質,武帝滅佛,又因何欲滅,人口、土地、礦藏資源皆是國本瘦弱下一捧捧物欲幾張
已注銷用戶
淡泊名利,心無旁騖,青燈古佛的少林寺,早已商業化。
是否還是人們向往的一方凈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