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三孩生育建議引發熱議,輔助生殖概念股率先大漲
李良東
連續下降的出生率讓大家著了急,兩會代表們積極獻言獻策,比如:三孩高考加分、鼓勵在校研究生結婚生育、呼吁男性陪產假一個月、倡導家庭主婦職業合法化等。
這些提議不想上熱搜都難,姑且認為出發點都是在解決問題,但方法實在是不堪。比如三孩高考加分,是因為三孩智商不在線么?假設王家的三孩、趙家的二孩、李家的大孩一起高考,王家的加分對其他倆孩公平么?比如呼吁男性陪產假一個月,企業里女的生孩子去了,男的陪產去了,工作壓力老板們全部自己抗么?比如倡導家庭主婦職業合法化,首先這是個職業么,其次如何界定和評估家庭主婦的KPI,要不要寫日報周報月報年報和計劃?非得要把好端端夫妻關系搞成上下級匯報關系么?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經不起琢磨的提案,不是吾等可以揣度,但如何提高提案水平確實值得有關部門考慮,并且采取點行動。實在不行,將提案全部公布出來,來個大眾評審。沒有提案的代表,建議以后就甭參會了;提案胡咧咧的,以后也甭來了;提案用心但確實有不全面的,那是正常,大家幫著一起改。人民代表么,得相信人民的眼光。
說回生孩子這事,得先搞清楚兩個問題:孩子少了誰著急,以及大家為啥不生娃?
所有沒有結婚、接了婚還沒有生娃、已經生了娃不想再生的,99.9%都不著急或者沒有意愿。要么還沒玩夠,要么對生活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現在的年輕人們對于傳宗接代這事的不上心程度超出了老一代的想象。這些原因也側面印證了現在這些提案,基本都是隔靴搔癢,解決不了年輕人人生道路的問題。
急的是對社會老齡化、社保基金后續無著落的那些人,因為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出現日本的狀況 – 經濟發展停滯、社會缺乏活力、國家競爭力下降等。生娃與否實在是人自己的權力,多少年對人口的干預政策本質上是把人物化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工具的表現。所以英雄母親為國生娃,變成了代表們展現風采的舞臺,興許再這樣下去還會提出試管生娃國家代養的荒謬來。
張程
早就預料到今年兩會上針對鼓勵生育的聲音不會少,但是我們可能沒想到,不靠譜的提案原來會這么多。就比如鼓勵在校碩士和博士生結婚生育,實際上現如今碩士和博士在校生,不管是否會影響科研進度,他們結婚生育并沒有受到任何阻礙,也用不著鼓勵。再比如,倡導家庭主婦職業化合法化,說得好像之前家庭主婦是非法職業似的….這些想當然的提案,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