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受害者成為帶貨者:江歌媽媽和墜崖孕婦的流量變現之路
七分醒
多數情況下,我同情的是弱者,同情的是受苦難的人。
當同情被當作商業,弱者變成了比我強上特別特別多的人,我還會對她有同情嗎?我想不會了。所以,弱者做商業,沒有錯。但我不接受一味的被販賣同情,人設需要轉移。
我恐懼的是,是否存在專業的營銷機構,專門找這些被社會同情的人,進行同情心商業化,把他們身上的價值壓榨后,這些弱者拋棄。那我怎么辦?繼續同情嗎?我還有那么多同情心嗎?
高倉龜
“輿論網紅,舟也;流量,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處筆者想借用荀子的“舟水論”來比喻受害者網紅與流量之間的關系。這些受害者出名都是由于大眾同情心理,吸納了一大波粉絲。這些粉絲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一旦被爆出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受害者人設出現反轉,“林生斌”的例子將會重演。
?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受害者帶貨與網紅帶貨無疑,只是受害者身上有一層悲情的色彩罷了。受害者帶貨也是依托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傳播及其社交平臺推廣,通過大量聚集社會關注度,形成龐大的粉絲和定向營銷市場,并圍繞網紅IP 衍生出各種消費市場,最終形成完整的網紅產業鏈條。成為網紅帶貨仿佛成為了一種毫無門檻的職業。只要你具備一定流量就可以,無論因何走紅,將流量變現是最快聚集財富的方式,但是想要持續實現營利,需要用戶粘性較高,而這些必須通過提高賣貨質量來實現,畢竟如果單靠消費個人的悲慘經歷,是走不長遠的。
Chloe Zhao
前有燒傷女孩周巖、江歌媽媽江秋蓮,現有墜崖孕婦王暖暖,如今都走上了直播帶貨的道路,我的想法是可以理解并接受,和文中的“杭州媒體人郭冰怡”觀點一致:喜歡且有需要時會下單??戳艘幌陆鑻寢尩奈⒉┖投兑粜〉?,賣的都是一些零食、日常用品,而且不乏三元、伊利等品牌產品,如果自己能用又能幫到她,我覺得未嘗不可:畢竟這些女性的生活費本身捉襟見肘,有些人需要長期治療身體的病痛,更需要錢來打官司、討回公道,直播帶貨不過是自力更生的一種形式而已。標題提到的“流量變現”難以認可,如果重新選擇,我覺得她們寧可不要這個“流量”。
?
不過,發現上述幾個受害者都是受到了男性殘害的女性,聯系到最近的熱點事件“阿里女員工受侵害”,就會發現最近幾年的“女權”風不是憑空而來。在男權社會話語體系下,受害者往往在自身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巨大人身傷害的同時,還要忍受眾多的偏見:江歌媽媽在維權的時候已經受到了一系列質疑,在直播帶貨時更是被質疑“斂財”;墜崖孕婦對外發聲,被稱“炒作”、“賣慘”。此前都美竹力剛吳亦凡、陳露爆料霍尊,如同星火燎原,都是在中國社會女性意識覺醒下,反抗精神的體現。希望所謂的“女權”風,或是女性的抱團取暖,能夠改變社會固有的偏見和歧視,減少對女性話語權的剝削,讓人們對受害者能夠抱有更多的寬容和同理心。
?
惠與
如果背后有指使者,強大的黑手,而你不知道是哪位,該怎么辦?社會弱者以及女性都在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