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最“瘋”的項目要實現了,中國VC也瘋狂入局
張國防
類比于神經內核和神經外科,目前,腦科學,也有內科和外科之分,行業話術叫做浸入式腦機和非浸入式腦機。
浸入式內科類腦科學,就是Musk同學的Neuralink所做的,高寬帶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介入內腦,利用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信號且不依賴外周神經或肌肉,把感知覺或思想轉化為行動,參與意念的計算、決策和行動。
這一方面,是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另一方面,有些個像人坐在椅子上自己吧椅子搬起來的既視感,但確實是把腦科學這一領域帶到人們面前,相對于之前的相關范疇拜托給了宗教......
商業價值角度上,及至目前,直接商業價值,仍然是千金買馬骨的星辰大海。
但過程中,附帶著有AI手術機器人、生物類柔性電極之類的產品獨立入市,是必然發生的,正如人們的軍事暢想以及探索太空飛向火星所需要的算力,直觀上可能一時半會與到達帕米爾高原的戈壁沙漠差不多,但探索的復雜性需要的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影像醫學、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電子工程、信號處理與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等多學科交叉,將會帶來接地氣的應用,比如互聯網路的誕生和信息時代、數據時代的到來......
非浸入式外科類腦科學,無創腦機,就是腦電采集,其實已經非常普遍,無處不在,說個名詞就顯然了:腦電圖。腦電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二十年代, 德國精神科醫生Hans Berger博士首次證明了放置在大腦頭皮的電極能夠測量反映大腦活動的電流,“腦電圖”的概念自此產生。
簡單理解一下:對于大腦本身的運行,怎么敬畏都不為過。但長期、耐心、嚴謹、專業的研究和監測、計算之后,人們會得出一些規律,雖然不知道其內在機理,但外在表征往往對應著較為準確的行為、思維活動或者異常,比如假性自閉、多動、口吃、抑郁、暴躁等等;接著,數據建模,設計并建立一套并行系統,鏡像腦電數據所對應的外在表象,也就鏡像大腦中樞神經元膜電位的變化會產生鋒電位或動作電位,并且神經細胞突觸間傳遞的離子移動會產生場電位。可以利用傳感器采集并放大這些神經電生理信號,例如在不同位置和深度采集場電位,可以收集到頭皮腦電信號、皮層腦電信號和局部場電位,然后根據量化的參數,進行針對性的干預調整和優化。
腦機領域,近一百年的暢想、探索和研究,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科學幻想階段、科學論證階段、技術爆發階段。目前,腦機接口技術正處于第三個階段——技術爆發和商業應用階段,
雖然浸入式還需尚待時日,但可以非浸入式腦機應用,已然方興未艾:比如在肢體運動障礙診療中、在意識與認知障礙診療中、在感覺缺陷診療中等......
投資參與其中,其實商業價值排在其次,首要的,是可以幫助公共服務機構應對更多的突發事件帶來的責任權利義務組成的產權界定,幫助那么多兒童和家庭回歸同在陽光下生活的正常......
古德曼soul
十年前清華成立腦科學研究院并獲得紅杉投資,成為國內腦科學研究的標志性事件。之前的腦部活動研究分散在生物、醫學、心理乃至經濟等各個不同學科,研究方法不盡相同,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體系。
紅杉IDG以史無前例的力度投資馬斯克創立的腦接口公司,可見投資人一直看好這一領域,而馬斯克的熱情、愿景和特斯拉已有的技術讓他押下了這筆賭注。即便現在的還是科學無人區,但腦科學對于研究人腦運作模式本身,以及解讀人的行為和由此產生的社會關系,都有著巨大的價值和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