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蓋樓情結
????一
????企業由小到大,免不了“鳥槍換炮”。買地擴廠、大興土木本是常情,無可厚非,于企業主也是實力的證明,融資、借貸行事便宜,但倘若只為表面風光,往往得不償失,甚或反誤了卿卿性命。
????河北容城是北方有名的服裝生產基地,素以貼牌聞名,從國產“紅豆”西服到美國“哥倫比亞”登山裝均有涉及。幾年前,當地某制衣廠老板做出一個豪邁的決定:將毗鄰的大塊荒地購入,擴廠蓋樓。彼時,制造業尚未如今這般慘淡,依靠代工,該廠積累了頗為可觀的家底,但規模做到當地最大后卻進入瓶頸期,老板深思熟慮的結果就是擴充產能,于是就近征用廠邊荒地。
????而今,幾年過去,制造業困境已是不爭事實,不論其他,單說用工一項,據說當地企業招工多往西部貧困農村,叩開農戶大門,二話不說先放下一輛電動自行車作為見面禮,然后再談工錢,即便如此,仍招不到足夠的人手。如此背景下,那家制衣廠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不出意外,這家工廠仍在進行貼牌加工,生意則一日不如一日,如從占地面積上,依舊穩居當地首位,營業額卻被幾個后來者趕超。更麻煩的是,當初擴廠用地屬于幾個城中村的結合地帶,利益關系原本就犬牙交錯,更兼在未曾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草率開工,以致工廠建成后即陷入產權糾紛的泥潭,問題接踵而至,疲于應付的老板早不復當年豪氣,苦苦掙扎而不得解脫。
????從之前的生機勃勃到現在的死氣沉沉,這座工廠成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言談之間掩飾不住局外人后知后覺的僥幸或冷漠。但他們或多或少都是這出悲劇的受害者,最直觀的表現是就業崗位的減少,而官員們在感慨一個利稅大戶衰落的同時,仍滑稽地喊著政策鼓動企業主拆遷或擴建。
????無獨有偶。2011年春夏之間,民營企業發達的浙江溫州地區涌現企業主大規模的跑路事件,原因不一而足,但有一點卻值得回味:多數跑路企業主其實是小本生意,廠房簡陋而粗鄙,因受城市改造的壓力,對作為抵押資本的廠房進行修葺、升級,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的同時,抵押物發生變更,更兼銀行縮緊銀根,導致借貸困難,腹背受敵。
????二
????無論是否出于自愿,小企業主對硬件升級難以明智抉擇,其實是對表面浮華缺乏抵抗的體現。他們大多屬于所謂“暴富階層”,驟然增多的財富不知所用,外界稍加誘惑,便偏離正軌。
????這固然與環境因素有關,但企業主內心涌動的蓋樓情結才是根本驅動。在那些商界領袖身上,這一點尤為顯著,譬如史玉柱和亨利?福特,兩個商界狂人都曾陷入“摩天大樓詛咒”。
????史玉柱少年得志,以漢卡起家后,從深圳遷到珠海,第一年便開始打造巨人大廈,奈何官方需要,大廈節節拔高。其實史老板當時有更重要的事做:倪光南和求伯君正帶領聯想和金山在漢卡市場奮起直追,而巨人新涉足的保健品市場也是強手如云,用錢之際,他卻鬼使神差誤入歧途。事后想來,史玉柱大發感慨:“哪兒像是辦企業的人做的?更像是幼兒園一群人在那里拍板。”
????當時年輕的史玉柱一定是被某種神秘力量“蠱惑”,禁不住蠢蠢欲動,甚至不惜動用保健品盈余“填窟窿”。而與此相似的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也曾踏入“同一條河流”。
????1972年,福特公司依靠叫好又叫座的野馬汽車在市場上挽回頹勢,亨利?福特雄心勃勃地參與底特律市政建設。福特一定又把自己當成了救世主,“為了給因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單位遷至郊外而變得蕭條的底特律市中心增加一些生氣”,開始在底特律河畔打造規模宏大的“復興中心”。
????結果,歷時5年,耗資數億美元的這套綜合建筑——其中包括辦公大樓、商場和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旅館,成為福特公司的大包袱。工程建到一半,資金便虧空1億美元,亨利?福特派人四處籌錢。大樓建成后,為了利用商業空間,福特公司居然做起零售生意,賣起首飾和巧克力。
????福特公司總經理李?艾柯卡事后抱怨:“我們應該把錢花在追趕通用汽車上,與之并駕齊驅”。他在自傳中說;“通用汽車不是把利潤投放到想入非非的房地產上,而是投資到小型汽車的生產上”。艾柯卡多次向福特建言,但什么都不能阻擋他“為自己設立豐碑”的熱情。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通用汽車在20年后將“復興中心”買下作為辦公大樓,原本有向福特公司示威之意,卻被這個投資5億美元修整的綜合建筑拖入泥潭,到2005年時虧損達86億美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