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里娜颶風發生后,政府處置失敗,是公司力挽狂瀾。現在正好相反,本文告訴你公司怎樣從中獲益
????作者:Geoff Colvin
????別去想 3 月份 20 國集團峰會上對經濟“刺激”協調計劃的討論,也別去想有關法國、德國這些國家是否該做更多貢獻的爭吵。事實上,在中國拿出 5,860 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日本推行 2,000 億美元計劃和美國投入自二戰以來在 GDP 中占比最高的資金的時候,全球為了應對衰退,已經增加了兩萬億美元的政府開支。這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性浪潮,意味政府即將對企業施加數十年來最大的影響。
????從文化上說,這是對卡特里娜效應的逆反。從前是政府表現無能,企業趕來救援,沃爾瑪(Wal-Mart)、聯邦快遞(FedEx)、家得寶(Home Depot)等公司迅速為受難者提供了組織出色的援助。當時《財富》雜志的封面標題是:政府拋錨,企業提速。現在,情形倒了過來。企業不是無能就是變壞,我們求助于政府,懲兇濟困,修復經濟。如今新的觀點是:企業壞事,政府插手。不久前,傳播巨頭 WPP 集團首席執行官蘇銘天爵士(Sir Martin Sorrell)對我說:“政府是現今世界上唯一的成長性行業。”
????最優秀的公司和經理人會從這一轉變中找出獲益的方法。機會有很多,而且都明擺在那里。有些公司可以利用政府支出,實現短期效益,不過,剛開始與政府打交道的公司肯定會對其中的麻煩、緩慢和靠不住感到吃驚。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更好的做法是遵循下面幾條大原則:
????注意在不同市場中的不同效果 一些鋼鐵生產商預期,政府的基建項目會令鋼材需求大漲,因而加大產量。想法當然沒錯,但那些項目還沒有開始。眼下,供應量的暴漲反而壓低了鋼價。基建投入一旦啟動,低價購買鋼材的機會就將消失。另外一個例子是:巴西的經濟刺激計劃只有減稅,沒有增加政府開支。而阿根廷只有政府開支,沒有減稅。因此,在南美洲有業務的公司可以因地制宜,在巴西增加消費支出,在阿根廷增加資本支出。
????不要指望政府幫你減輕負擔 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我們不再把美國政府看成英雄。現在,觀點全變了。沒人知道新觀念會持續多久。對企業來說,現在無論宣稱監管過度(有人認為航空業就是如此),還是稅收過重,都可能是最不合時宜的,雖說大多數公司就處于這樣的狀況。
????尋找財富再分配游戲 我們在全世界都能夠看到,高收入者在繳納更多稅金,低收入者得到更多福利。例如,在美國,現在是勞方推動《雇員自主選擇法案》(Employee Free Choice Act,此項立法將使勞工更容易組織工會)的最佳時機;在華府向通用汽車公司(GM)、美國國際集團(AIG)等巨頭注入數以千億資金的同時,民主黨政府也許無法不優先考慮勞工的利益。這會讓有些公司受害,有些公司受益。一家大型百貨連鎖店的老總,他會受益,因為這將增加沃爾瑪及其他沒有組織工會的競爭對手的成本,而他的公司已經有了工會。
????適應變化中的全球各經濟體 并非所有的刺激計劃的支出都很龐大。例如,意大利和法國的計劃總額不及 GDP 的 1%。但中國的刺激計劃不僅僅龐大─約占 GDP 的 7%,同時還在增加─而且還在改變國家經濟的方向。中國投資于研發和員工培訓,意在積累知識資本,使中國更能吸引高技術和信息化的行業,最終隨員工工資水平的提升,弱化對玩具制造這樣的低價值行業的吸引力。與此類似,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給風能、太陽能、潔凈煤及核能的補貼,可能給能源行業帶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改變。
????現階段,政府是全球經濟的驅動力。喜歡這個觀點的商界人士不會很多。但這是事實,最優秀的領導者應該面對它,并找到從中獲益的辦法。
????譯者:梁媛媛
相關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