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氏新形象
????初次看到科氏工業公司 (Koch Industries) 的總部,你絕不會認為這家公司會從事信息科技的推廣。它距離硅谷有1,600英里(約2,574.95千米)之遙,兩地在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差別甚至更大。科氏是美國最大的私人公司之一,公司園區位于堪薩斯州威奇托市(Wichita)的東北邊緣,這里沒有縱橫交錯的城市街道,只有廣袤開闊的大草原。多年來,它一直在支持著一個不斷擴張的石油和天然氣帝國。
????但在不久前,當被問及美國經濟的未來時,科氏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史蒂夫·費爾梅耶(Steve Feilmeier)發表了一段興高采烈的獨白,談論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光明前景。“這些小東西,比如這幾部黑莓(BlackBerry)手機,在8年或10年前還不存在。”在高管區的簡樸辦公室里,他舉起了他的樣子明顯老舊的智能手機,興致越來越濃。“這些技術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改善還將繼續,而且速度飛快。”
????本著這樣的信念,科氏工業公司投入了巨額資金,于2013年12月初完成了對莫仕公司(Molex)的72億美元并購。莫仕是一家全球化的電子元器件制造商,總部位于伊利諾伊州萊爾市(Lisle)。該公司為包括iPhone在內的眾多小型電子設備生產零件,在被買斷之前還在納斯達克(Nasdaq)交易。科氏認為,莫仕有巨大的潛力,讓它從新興的所謂物聯網革命中獲利。(參見本期《萬物皆互聯》一文)費爾梅耶今年52歲,身材粗壯,和高中橄欖球隊教練一樣充滿激情。他說:“想想傳感器和連接器,還有它們目前增長的速度吧。隨著技術對用戶更加友好,機器都被聯在一起,變得更有預見性——無論是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還是你的汽車。它們可以為你做更多事,告訴你更多信息,讓你遠離事故。我們認為,莫仕正好可以抓住這一增長。”
????費爾梅耶設想,莫仕的營業收入將在10年內由現在的36億美元增長到100億美元。他還說,有數百家更小的科技公司有可能成為收購目標。“光是收購這些公司或技術并不能進入新市場,還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肯定會提供這樣的幫助。”
????以絕大多數人對于科氏(發音與英文的“可樂”相同)的了解程度看,公司做到這一點很有可能,因為公司的主要股東查爾斯·科赫(Charles Koch)和大衛·科赫(David Koch)兄弟擁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這個家族企業由科赫兄弟的父親弗雷德(Fred)在70多年前創辦,由于近年來增長迅猛,使得科赫兄弟已經進入到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行列。兄弟二人各自的財富凈值估計不低于360億美元。隨著財富的增長,他們積極利用金錢去影響美國的政治對話。兄弟倆是堅定的自由黨人。早在1980年,大衛就代表自由黨(Libertarian Party,美國第三大政黨——譯注)參選過副總統。兩人不喜歡大政府,一些人說,他們還討厭政府管制,因為管制可能損害他們企業的盈利能力。科赫兄弟的錢資助了促生出茶黨(Tea Party,自2009年開始活躍的一個美國政黨,反對奧巴馬政府——譯注)的一些組織。二人活動的主要渠道是由科氏公司贊助的政治游說組織“追求繁榮的美國人”(Americans for Prosperity, AFP),該組織發起了一連串的政治斗爭,從廢除奧巴馬醫改計劃到剝奪威斯康星州公共部門工會的權力。據公共誠信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不久前的一項研究表明,AFP僅在2012年就花掉了1.22億美元。但科赫兄弟的政治支出可遠不止這些。他們還拿出數千萬美元,扶持一個由保守組織構成的網絡,結果令這兩兄弟成了美國黨爭歷史上的大人物——對左派的人來說,他們是什么事情都摻和的怪物。
????但是,對科赫兄弟政治活動的關注掩蓋了他們龐雜的聯合大企業是如何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公司之一的。如果科氏公司滿足申報條件,它的1,150億美元營業收入足以在《財富》美國500強中排行第17位,銷售額超過谷歌(Google)、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和卡夫食品(Kraft Foods)的總和。在過去10年內,公司規模翻了一番。但科氏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因為它大。隨著科氏的增長,它正在打進新的業務領域,與更多消費者的關系越發密不可分。科氏已經擁有英威達地毯(Stainmaster)等著名品牌,由于在2005年以2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喬治亞-太平洋公司(Georgia-Pacific),公司還擁有了Quilted Northern衛生紙、Brawny紙巾、Dixie紙杯等品牌。
????盡管在創業之初是一家石油公司,今天的科氏更像是一家巨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本質上,它是一個巨大的現金池,尋找任何可能帶來長期利潤的潛在投資領域。每當進入一個新行業時,公司都會制定戰略并耐心地堅持。例如10年前,科氏在化肥行業里還不起眼。后來,它實施了一系列低調的投資,讓自己成為了美國第三大化肥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如今,科氏在全球食品體系里占據了關鍵位置,并以此位置作為據點,加大了對農業企業的投資力度。
????為了更好地理解科氏的戰略和方法,《財富》雜志花費數月時間,采訪了公司的前任和現任高管,查閱了所有能得到的、有關這一私人公司的文獻,并與公司的競爭對手交談。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家極為有紀律的組織,想要扮演越來越重要的關鍵角色,向世界提供電力、食物、技術。在未來的某一天,公司甚至可能還會提供自來水。
????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人的頭腦展開,他就是查爾斯·科赫。人們在談及科赫兄弟時,通常不分彼此。但在公司內部,現年73歲的弟弟大衛顯然是低一級的合伙人。大衛保留了執行副總裁的職位,但他長期生活在紐約市(New York City),很多時間都在慈善捐贈會這樣的公開場合露面。2008年,他承諾向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投資1億美元,并得到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劇院。78歲的查爾斯生活在威奇托,自父親弗雷德·科赫于1967年去世后,一直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職務。科赫兄弟均拒絕就本文接受采訪。
????從科氏兄弟的成長過程看,有一個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查爾斯是過去50年里的精英企業高管之一。當他在差不多50年前接管公司時,科氏的營業收入大約為2億美元(今天已經達到1,150億美元)。他在父親留下的基業上穩步建設。父親弗雷德·科赫是一位荷蘭移民的兒子,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念過工程學。在20世紀20年代末,他發明了一種將石油轉變成汽油的新方法。他曾到斯大林(Joseph Stalin)統治下的蘇聯工作過一段時間,隨后返回美國,于1940年創辦了自己的煉油企業。他是約翰伯奇協會(John Birch Society,美國一極右派組織——譯注)最早的會員之一,將自己保守的價值觀傳給了四個兒子。沒錯,他有四個兒子。大衛有個雙胞胎兄弟比爾(Bill),是一位商人和水手,在1992年贏得過美洲杯帆船賽(America's Cup)。最近,他因為領導反對在科德角(Cape Cod)沿海一帶安裝風力渦輪機而上了新聞。科赫家年齡最大的兄長叫弗雷德里克(Frederick),今年80歲,是一位收藏家和慈善家。1983年,查爾斯和大衛僅以10億美元就買斷了比爾和弗雷德里克在公司的股權。這激起了長期的家族爭斗,在20世紀90年代,比爾和弗雷德里克發起了激烈的訴訟,聲稱股份作價過低。官司在2001年以雙方和解告終,和解金額沒有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