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與我
我第一次遇見史蒂夫·喬布斯是在1987年2月,距我搬到舊金山灣區、成為《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首席技術記者沒過多久。此時,他正處在自己的“荒野時期”。1985年,他被趕出了蘋果董事會。沒過幾個月,他又征召了一批蘋果的同事,開辦了一家新公司,恰當地取名“Next”(意為“下一個”——譯注)。1986年,他突發奇想,又砸了1,000萬美元,從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那里收購了一個數字動畫工作室,即后來的皮克斯動畫制片廠。10年后,他讓公司上市,這筆白給的交易使他成為貨真價實的億萬富翁。[迪士尼(Disney)在2006年收購了皮克斯,他成為迪士尼最大的股東,并當上導演。他手中的股份價值數十億美元。
????在1989年到《財富》雜志之前,我為《華爾街日報》寫過幾篇關于Next和皮克斯的特寫報道。喬布斯和我似乎很合得來,原因之一是我們差不多同歲,在青春期經歷過類似的大事,而且在圖書、電影和音樂方面也有類似的品味。幾年后,我們還知道,我最要好的一位朋友差一點娶了喬布斯的妹妹、小說家莫娜·辛普森(Mona Simpson)。這個世界可真夠小的!(史蒂夫在還是嬰兒時就被人收養,在我遇到他時,他正在尋找妹妹。)
????不過,我始終是記者,喬布斯是消息來源和采訪對象。我是個耍筆桿子的可憐蟲,他是大明星。他最希望的是,盡可能讓最多和最優秀的聽眾聽到他的故事,而我可以滿足他。我能感覺到他有更大的計劃,想讓人在近距離觀察他。所以,我們在過去20年的交往與互動中壓倒一切的目的,只能是新聞報道方面的事情。并非所有這類事情都令他高興。
我與史蒂夫會面的目的,是把他從演講模式中拉出來,讓他能夠即興地談論商業、技術、藝術與媒體、政治與世界大事,甚至是談論個人的生活。他的即時分析坦率而犀利。在這種時候,你就會看到他的見解與智識的真正深度,并且會發現他對做秀的癖好也是一種煙幕,掩蓋了他思緒變動快到不可思議的頭腦。和喬布斯隨意聊上一個小時,你會知道很多東西,《財富》在紐約市的高級編輯甚至為此專門安排時間,加入我對喬布斯的采訪。
????2003年,現任時代公司(Time Inc.)總編輯約翰·休伊(John Huey)有一次和我一起去了庫珀蒂諾的蘋果總部。我們不是為了采訪,而是去向喬布斯取經,問他如何整頓我們陷入困境的母公司,當時它叫美國在線-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史蒂夫懷疑地看著我們,嘟噥了一些話,大意是說:現在才回顧這個問題,實在是浪費時間。接著,他花了20分鐘,向我們極其詳細地講述了為何美國在線的互聯網撥號服務完全是錯配,阻礙了時代華納公司發展其更有希望的寬帶業務。然后,他用尖刻的語氣說,美國在線的內容只有用來“制作明信片的價值”,是“毫無希望的上個世紀的東西”。
????休伊說:“好吧,我想,這就是說,你認為它沒救了。”喬布斯回答:“我沒這么說。我知道你們能怎么救它,但我不關心。”接著,他神秘兮兮地走向白板,又花了15分鐘在他頭上畫了一種把美國在線變得更像媒體公司的戰略。(幾年后,美國在線被時代華納剝離,它差不多就遵循了這一戰略,不過算不上特別成功。)
????最后,他動作夸張地抬起手,把記號筆的筆帽插到筆上,總結說:“要是我,就這樣做。但我說過,我并不關心。”